2012年起,邵武市桂林鄉開始探索如何更好地關愛留守老人,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之成為邵武市創新社會治理的一個亮點
精準幫扶貼心 留守老人舒心
11日上午,在桂林鄉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中心里,幾位留守老人正在開心地下象棋。
東南網2月1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何興明 文/圖)
臨近春節,鄉里在每位留守老人家中張貼“致空巢老人子女一封信”,呼吁他們關愛家中的留守老人。
邵武市桂林鄉,平均海拔750米,總人口1.2萬多人。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往城市轉移。目前,常年留鄉人員只有約3000人,“三留守”人員(留守老人、兒童和婦女)中,留守老人857人。
農村留守老人是孤獨的守望者,他們有的生活貧困,有的缺少精神慰藉,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愛。從2012年開始,桂林鄉探索如何關愛留守老人并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建立詳細信息檔案,每年撥付20多萬元作為關愛基金,并且將關愛活動納入全鄉農村社會治理、平安創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考核指標,直接與鄉村干部的工作績效掛鉤,建立長效保障機制。近日,記者走進位于邵武西南的這個山區鄉鎮,近距離觀察留守老人的生活變化。
建檔立案,量體裁衣實現精準幫扶
走進桂林鄉,當天正是該鄉的圩日,然而,最熱鬧的鄉政府大街上人流量還是不多。一名豬肉販子向記者訴苦:“以前圩日殺兩頭豬都不夠賣,現在生意不好做,半頭豬都賣不完。”
據鄉黨委書記朱睦兵介紹,豬肉生意折射的是山區農村的現狀。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留下“三留守”人員。近九成留守老人的孩子一年只回家一兩次,因此大多數老人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他們飲食很簡單,基本不買肉;他們普遍要從事農業生產,有的老人70多歲仍然從事體力勞動;他們居住環境較差,生病沒人照料;他們精神生活單調,大多數是“蹲墻角、曬太陽、聊聊天”。
“留守老人需要全社會的關愛。但是,857位老人的情況各不相同,幫扶得因人而異。因此,需要對每位留守老人家庭建檔立案。”朱睦兵說,2012年起,他們組織鄉村干部對留守老人進行摸底,包括每位留守老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生活狀況、子女去向等個人信息,為他們建立詳細的家庭檔案。此外,鄉里還組織醫務人員為老人進行健康普查,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
留守老人黃耀善(左)玩起乒乓球,高興得像個孩子。
朱睦兵說,這些老人分散在8個建制村,最遠的蓋竹村距離鄉鎮三四十公里,鄉里花了4個多月時間進行摸底,“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對于每戶家庭,我們都能有的放矢地實現精準幫扶”。有了詳細檔案,鄉里600多名志愿者根據每戶留守老人的具體情況,按照就近和就便原則,采取定向結對幫扶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活照料、醫療救助和精神慰藉等關愛服務。
桂林村留守老人黃秋甫今年68歲,兒子外出務工,他和老伴留在家中。對于經濟困難的這一家人來說,解決日常生活開支成了頭等大事。為此,鄉政府聘請黃秋甫擔任鄉里的保潔員,每月工資300元。“300元雖不多,但是對于我們家來說,日常開支夠用了。”黃秋甫說。同村留守老人黃耀善家里平日就他一個人,其家庭經濟條件還好,但是形影相吊的他覺得很孤獨,志愿人員就經常上門陪他嘮嗑,給他家帶來了歡聲笑語。
鄉里每半年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及時更新信息,對留守老人實行動態管理。“有了這份檔案,我們做到心里有數。每位老人的要求不盡相同,如果沒有具體信息,就不能送去相應的關愛。”朱睦兵說。
三級聯動,拉起一張幫扶大網
走進桂林鄉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中心,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是面積120多平方米的中心內部卻是熱火朝天。留守老人黃耀善正在打乒乓球,60多歲的他一沾上乒乓球,開心得像個孩子。記者了解到,該中心由鄉政府投資20多萬元于2012年建成,為“三留守”人員提供了健身、娛樂場所。
為了讓關愛留守老人工作有經費保障,鄉政府每年撥款20多萬元,成立關愛基金。但是,僅由政府唱“獨角戲”不行,還得發動社會參與。這幾年,社會上給鄉里捐了四五十萬元,一起關愛留守老人。這樣,除了一對一的扶危濟困工作外,鄉里還有能力推廣普惠型福利。比如,每年中秋給每位留守老人發一盒月餅,每年為他們免費進行一次體檢。這些普惠福利讓老人贊不絕口。
對于幫扶隊伍建設,桂林鄉探索建立三級服務網絡。2012年,鄉里組建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中心和空巢老人管理委員會。依托服務中心,成立生活照料組、衛生保健組、文化娛樂組、安全防范組、應急救助組,分別由鄉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組建。空巢老人管理委員會,由鄉里60多名老干部、老黨員組成,讓這些德高望重的老人管理留守老人事務,這項工作更容易開展。與鄉級機構相對應,村里組建關愛留守人員服務站和空巢老人理事會,協助開展關愛活動。村民小組成立留守人員服務點,由農村黨員、熱心村民、志愿者就近就熟結對幫扶留守老人,進行日常看護。所有60周歲以上的老人都可自愿報名,成為空巢老人管理委員會會員,實現老人互助。
留守老人余應珠家的墻壁上貼著一張宣傳單,印有鄉里衛生院、供電所等便民聯系電話。
鄉黨委副書記蔡金洪說,構建三級服務網絡,創新之處就是每一級網絡均發動群眾參與,發揮群眾的積極性。鄉里5支服務隊伍成員有600多人,其中鄉政府工作人員70多人、村干部80多人、熱心群眾和志愿者460多人,群眾成了主角。治理格局中還讓老人參與其中,讓留守老人抱團取暖,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桂林村村民黃春應家中有4個兄弟,均在外工作。“一年多前,我78歲的老母親突發高燒,還好家里裝了‘十戶聯防’應急電話,母親得到及時救治,才轉危為安。”黃春應說。應急電話將十戶留守老人、志愿者、結對幫扶干部的電話捆綁,留守老人只要摁下急救號碼,其他人都可第一時間知情。那天,黃春應的母親摁下“999”急救號碼,留守老人、63歲的鄰居廖光旭立即趕來,把她送到了衛生院。
讓老人參與治理工作,調動了許多老人的積極性,有的還自加任務,擔當基層信息員和護林員等角色。蔡金洪說,鄉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林權糾紛,現在各村都有了留守老人管理組織,老人出面,事情就容易解決,近年來,通過留守老人管理組織成功處理了30多起矛盾糾紛。
每天一敲門,情暖山村留守老人
上午10時許,記者跟隨40歲的熱心村民危國華,走進67歲留守老人余應珠的家。老人開了一家食雜店,留守在家6年,危國華是服務余家的結對志愿者。
“快過年了,孩子什么時候回來?”危國華就住在附近,每天都會來串串門,對余家很了解。“孩子打電話說,節前三四天就回來,車票還沒有訂。”余應珠笑著應答。短短五六分鐘,兩人簡單交流,但是這一幕天天都在余家上演。
據蔡金洪介紹,在對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上,鄉里要求結對干部每月一上門,村干部每周一上門,結對志愿者每天一敲門,提供代購生活用品等服務。每天一敲門,最主要是看護老人健康狀況,防止出現意外。
臨近春節,鄉里在每位留守老人家中張貼“致空巢老人子女一封信”,呼吁他們關愛家中的留守老人。
許多留守老人的孤獨感如影隨形,因此比生活照料更難的是心理輔導。鄉里的幫扶人員有針對性地為留守老人提供心理輔導專業服務,持有心理健康輔導員證的3名鄉政府工作人員成了大忙人,常常隨服務隊進村入戶。如今,許多年輕的鄉政府工作人員也開始積極學習心理輔導相關知識。此外,鄉里在與其他志愿者組織合作時,更加注重聯系有心理輔導專長的志愿者,完善自身服務隊伍結構。
“我們鄉里的關愛‘三留守’人員服務中心還是美術院校寫生基地,常有大學生來這里。鄉里常組織活動,讓大學生與我們聯歡,他們唱新歌,我們唱老歌,玩得很開心。”黃耀善說,“這里還有廣場電影、柔力球、歌舞等娛樂活動,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各項關愛留守老人活動常態化,鄉里出臺規定,將關愛活動與鄉村干部的工作績效掛鉤,并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以此鼓勵大家積極參與。
據悉,桂林鄉推行關愛留守老人舉措以來,共發動服務隊員3000多人次,實現留守老人100%得到幫扶救助,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全部有服務人員看護。由于成效好,該鄉被邵武市評為2013年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記者點評>>>
老人互助,有助于破解“留守困境”
邵武市桂林鄉多措并舉關愛留守老人成為閩北山區溫暖工程的亮點。其中采用老人互助的辦法,讓他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創新舉措。老人互助,有助于破解“留守困境”。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留守老人將近4000萬人,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我們都在思索如何給予留守老人更多關愛,各地也在嘗試不同的辦法。總結起來無非是政府重視,社會組織幫扶到位,但是卻很少考慮到發揮留守老人自身的互助力量。因為,我們更習慣于將他們當成是“被照顧者”,而忽視了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群也能成為“照顧者”。
桂林鄉的老人互助,這是一條關愛留守老人的可行之道。首先,政府財力有限,要讓所有的留守老人都得到照顧,必須發揮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力量。群眾參與就是要鼓勵群眾參與治理,包括鼓勵老人的互助行為。實現老人互助,不僅可以調動他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還能為社會服務力量提供有益補充。其次,寂寞是許多留守老人難以忍受的煎熬,家庭本是精神慰藉的主體,但是隨著農村家庭的空巢化,若全部依靠專業社會組織來提供精神慰藉服務,成本高,并不現實。由老人互助形式來填補這一空白,既節省了服務成本,而且老人們更能說到一處,精神上能得到更好慰藉。其三,鄉土社會是熟人社會,我們農村有著“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傳統,互助氛圍原本就很濃,完全可以因勢利導,讓老人群體成為溫暖群體。
目前,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留守老人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只有不斷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才能更好地破解留守老人的困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11鯉城區繼續開展2015年文明單位與未成年人結對幫扶活動
- 2015-02-10泉州市豐澤區出臺建立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長效機制
- 2015-02-04邵武市委文明辦春節期間幫扶困難道德模范
- 2015-01-22浦城縣幫扶關愛道德模范
- 2015-01-19仙游縣文明辦牽頭縣相關文明單位結對幫扶掛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