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功課”讓旅途更從容
今年年初,國內旅游企業攜程發布了《文明旅游行動報告》,通過調查其組織的100多萬跟團和自由行出境游客,發現絕大部分出境游客都能自覺遵守文明秩序,惡性不文明事件比例低于萬分之一。
然而,對于中國規模龐大的出境人數來說,即便是萬分之一,依然令人憂心。從埃及盧克索神廟上的“到此一游”刻字,到國際航班上向空姐潑泡面等“空鬧”行為,個別同胞的表現令人汗顏。有些游客,甚至因攜帶違禁品通關、購買野生動物制品等違反當地法律法規的行為而被處以罰款或監禁。
例如,新西蘭實行嚴格的入境生物檢驗檢疫制度,一切外來水果、植物及種子、生熟食品入關時都需申報,曾有中國游客捎帶水果過關,結果被查獲并面臨高額罰款。
此外,中國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也具有普遍性,其中特別遭人詬病的有: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浪費食物、不排隊、買東西一擁而上……這些行為雖不至觸犯法律,但日積月累容易給中國游客貼上“不文明”標簽,整體印象一旦定格便難以改變。
據中國駐馬爾代夫大使王福康透露,習近平主席去年訪馬在會見中國使館工作人員時曾幽默提示:“提醒我國公民到海外旅游講文明,礦泉水瓶不要亂扔,不要破壞當地的珊瑚礁。”
針對如何踐行文明旅游,法國文華旅行社董事長李曉彤建議,中國出境游游客在出行前一定要做些“功課”,盡可能做到“心中有底”。這樣才能讓旅途多一份從容,才能更好地欣賞旅游地的風景文化。
李曉彤特別強調旅行社以及隨團導游對于游客文明旅游的“引導”作用。就旅行社而言,就是要提前、盡可能全面地向游客介紹旅行目的地的風俗、宗教等習慣;就導游而言,就是要盡可能運用游客易于接受的方式,提示游客注重自身行為,踐行文明旅游。
“顧及民族形象,做事三思而后行,是我們常常要提醒游客的,”英國華人導游陳奇說,“作為導游,首先自身就是一個榜樣,導游的行為和形象對游客來說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引導得好,游客也都會很好地遵守。”
泰國旅游和體育部次長素瓦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呼吁民眾文明出行,卓有成效。只要互相尊重、耐心講解、多加理解,每個人都能做文明的游客。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文明禮儀。文明出境游不僅是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家軟實力的必要構成,也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促進公民文明素質提升的重要抓手。
文明出境游,你準備好了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8“細節文明”是文明出境游的前提
- 2014-02-27北京發放“出行指南”倡導文明出境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