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走親訪友、聚會續情、返鄉回家的多起來了,城市交通變得更加擁堵了。擁堵之下,枯燥的等待讓人們煩躁的情緒也不安分起來。為了趕時間,一些司機開始不那么遵守規則了:不停地按刺耳的喇叭,見縫插針,不斷變換車道,加塞搶行,甚至占用應急車輛通道,因為前堵后圍,遇到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搶救病人的救護車也難以讓行。
走在路上,常看到有車輛因為刮碰而發生糾葛,情緒激動的駕駛員互不相讓,停在道路中間爭執不休,讓本就擁堵的道路更加逼仄。更有甚者,情緒失控,下車就惡語相加,揮拳相向。人們出門訪友、赴會、回家,本是高興愉悅的心情,而產生這樣的舉動,只是讓歡愉的心情變得黯淡不堪,不僅耽誤了時間,破壞了好的心情,更是扣了分罰了款,傷了身心,搭了錢財,得不償失。
堵在路上動彈不得,人們心存怨氣,當然可以理解。但是想想,這樣的情形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出門前對此本也應有個心理準備。交警部門和媒體也發布了道路交通擁堵預警信息,啟動節前擁堵模式,以不同方式告知道路通行情況,按說出行的人們可以根據這樣的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方式、出行時間和出行線路,以避免人在堵路的窘境。可是每到年節時段,道路依舊這樣堵,人們的情緒依舊這樣躁,真的應該從自身查找些原因了。
正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被堵在路上的普及了的家庭汽車嫣然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富貴病,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家庭汽車的跨越式發展遠遠快過了城市道路、城市管理、城市設施和城市服務的速度,面對這樣的現實,被堵在路上的人們還是要正視這樣的客觀實際,有勇氣出門,就要有勇氣直面道路煎熬,學會保持一顆平和心,這樣不僅是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城市交通文明的體現。而如果能做到出行中禮讓一些,不僅不會失掉什么,更是另一種人格魅力的展現了。
面對日益嚴峻的“擁堵模式”,不僅開車的人們要學會心態平和,城市管理者更應該有著良好的平和心態。因為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作為發展中的幸福難題,對城市管理者來講都是很大的考驗,如何平緩人們的抱怨,解決不斷升級的交通壓力,真的是管理智慧和管理能力的檢驗。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以焦頭爛額的方式疲于應付,還是如深圳一般,出臺“限外”措施,以轉移視線,轉嫁矛盾?也許這都不是最好的、最根本的路徑。對此,城市管理者的平和心既要通盤考量城市的發展因素,也要全面衡量不同人群的需求取向,惟如此,城市擁堵的富貴病才能從病根上加以根除。
保持平和心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如果凡事都能先考慮一下別人,后想到自己,擁堵中的矛盾也許本就不是個事兒。城市心、居民心,只要是時刻做到細心、用心,都是鮮活的心,暖人的心。(特約評論員 李永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3洛江區羅溪鎮農民街擁堵難行 居民呼吁整改亂象
- 2014-08-26津淮街路口上演“街頭拳皇” 致交通擁堵半小時
- 2014-02-27擁堵費、限行、年檢拉雜談
- 2013-11-09廈門軟件園二期 小車側翻造成上班高峰期擁堵
- 2013-11-09昆明機場仍處于關閉狀態 高速封閉車輛擁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