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寒輝在門診詢問病人近況。
東南網2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艾滋病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作為醫生,我必須對他們投入更多的關愛和耐心。”葉寒輝的聲音溫和而堅定。作為衛生部艾滋病臨床專家組成員、省艾滋病防治專家組成員,他已從事傳染病診療工作28年、艾滋病診療20年。在防治艾滋病的征程中,他是一名勇士,更是一位天使。
投身“防艾”,用勇氣詮釋職業精神
與普通病區人來人往不同,在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一隅,第八病區就像一個“生命禁區”。這里收治的都是處于發病期的艾滋病人,病人和家屬看到陌生人,總是警覺地躲閃開。葉寒輝帶著醫護人員鎮定自若地巡視病房,每到一張病床前,他總是關切地詢問:“今天感覺怎么樣?”
28年前,剛參加工作沒多久的葉寒輝就參與了福建首例艾滋病患者的救治。那時,就連普通醫護人員都對艾滋病恐懼害怕。1993年,葉寒輝正式從事艾滋病防治,成為全國最早從事艾滋病防治的專家之一。“傳染病的種類隨著時代變遷已發生變化,早期的霍亂、傷寒、白喉這些病種幾乎銷聲匿跡,艾滋病作為常見傳染病,需要有人來做工作。”在那個“談艾色變”的年代,葉寒輝頂住了世俗的壓力,用勇氣詮釋著職業精神。
除了病區,葉寒輝還在門診接待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做好隨訪、督導和體檢復查等工作,“我們是全省最大的免費藥物發放點,服務的病人數達到500人”。
葉寒輝表示,隨著艾滋病防治的逐步規范、研究的逐步深入,我省目前已有一套完整的醫療體系,經濟困難的艾滋病人可服用免費的抗病毒藥物。
從專業角度來看,艾滋病的治療研究在不斷進步。葉寒輝說,從他接觸第一個艾滋病人算起,已累計治療住院艾滋病患者4000人次。雖然現在艾滋病還無法完全治愈,但是通過規范、及時治療,病人可以獲得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質量。
作為參與制定多種權威的艾滋病診療指南、參與多項國家科技攻關課題的專家,葉寒輝認為,社會對于艾滋病的認識還需要修正。“傳染科醫生如果沒有‘抗艾’的經歷,職業生涯不算完整。艾滋病防治跨越多學科,而且許多經驗可以反哺肝炎的防治,因此對于專業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治療之外,幫助重建生活的信心
“與身體上的痛苦相比,心理上的恐懼和絕望才是這一群體最大的障礙。”葉寒輝在艾滋病人的心理建設方面花了許多精力。
“他們的生活與病情沒法截然分開,了解他們的生活困惑并加強開導,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葉寒輝收治跟蹤的病人中,小君的經歷頗為特殊。3歲時發現一家三口全部感染,母親發病去世,親朋好友都斷絕了來往。經濟壓力之下,父親幾乎崩潰,想帶著孩子輕生。葉寒輝知道后,發動科室員工捐款。他告訴小君父親:“既然得病了,就要勇敢承擔面對,所有的困難我們都會盡力幫助你解決。”除了給孩子免費治療外,葉寒輝還時時關心他們,幫助重建生活的信心。如今,父女兩人重歸平靜的生活,父親賺錢養家,孩子正常入學,病情穩定。
發病期的艾滋病人面對的是漫長康復期,情緒難免起伏。“反復的病情,焦慮的心態,隨時可能擊垮他們。”陪伴聊天,心理撫慰,是常規的治療手段之外,醫護人員必須做的事情。
一些艾滋病人是吸毒者,毒癮發作或疼痛劇烈時,病房里險象環生。“他們提出各種無理要求,達不到目的,有拿刀相逼的,還有拿針筒威脅的……”護士長何秀萍說,每到此時,葉寒輝總是挺身而出,耐心溝通,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機。
“我們得花更多的時間進行解釋溝通,才能保護他們脆弱的內心,緩解壓力。”葉寒輝說。
多年來,葉寒輝為棄嬰買過尿布、奶粉,為“三無”人員資助過回家的路費。他的手機24小時開通。即便遭受了具有攻擊性病人的身體傷害,他也依然無悔選擇這份職業。他還建立了艾滋病志愿者隊伍,參與艾滋病科普工作。
他說:“艾滋病患者太特殊,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應努力為他們創造寬容友好的社會氛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5南安心愿志愿者開展防艾宣傳活動
- 2013-12-02愛心組織開展防艾義賣 善款將用于感染者做檢查
- 2013-11-28說到艾滋你最先想到什么? 防艾宣傳走進初中課堂
- 2013-10-28晉江市開展"愛心暖職場禮包送健康"防艾宣傳活動
- 2012-11-29行走在艾滋病毒高發地的防艾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