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2月6日訊 文明創建,環境先行,近一年來,永春縣緊抓環境衛生整治力促文明創建不斷取得新成效。其中,在泉州市環境衛生月考評中,有六次位居全市榜首;年度“美麗鄉村”環境衛生綜合考評以90.82分的綜合考評得分位居全市第一;永春縣還成功承辦了全省設市城市城鄉環境衛生工作會并作典型經驗發言。
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
截至目前,永春縣建成投用19座垃圾壓縮車間,此類車間由垃圾裝載池、壓縮池以及設備控制臺組成。把從各村運來的垃圾統一由控制臺自動壓縮裝載,每次可壓縮36噸垃圾只需20分鐘,壓縮時產生的垃圾殘液,直接排放到專門的收集井內,并排入地下排污管,這樣就避免了垃圾處理的二次污染,實現了垃圾全封閉式處理。
此外,據統計,全縣共配置垃圾池(箱)7678個,垃圾收集車584部,建設各類垃圾中轉站68座;配置各類機動轉運車輛164部;添設20套智能微霧控制除臭設備。全縣建有垃圾填埋場17處,建成投用泉州市首個建筑廢棄物處理場1個。縣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規模為107萬立方米,最大處理規模為200噸/日,可滿足縣城規劃區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需求,縣城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城區環境保潔網格化
“師范路多處垃圾未清理,桃源南路323號前;儒林菜市場,早市占道;車站門口,臨時攤位不規范;桃溪流域指揮部門口井蓋損壞”……正在巡查的城市管理綜合巡查大隊隊員通過微信陸續發回了一組圖文,不到半個小時,環衛處、執法局、工業區等相關責任單位就通過微信反饋過來:“已派人處理”。隨著永春縣大城關戰略的實施,縣城區域的不斷擴大,為了實現城區衛生保潔全程覆蓋,永春縣將城區劃分為多個網格,明確5個鄉鎮、環衛處、工業園區、輕工基地、公路分局、水利局等單位橫向到邊、縱向到角、分片包管的責任包干模式,確保衛生無死角。
衛生整治監督常態化
漫步永春縣仙夾鎮山后村環村公路,兩旁的民居房前屋后收拾得十分整潔干凈。據該村村支委郭金貴介紹:“之前村民們隨意丟棄垃圾,雞鴨沒有圈養,整個環境可以說是臟亂差。2010年,村里成立了一支由離退休干部、村老年協會、村婦聯組成的“環境衛生整治督導隊”,每天都上路巡查,及時處置小件垃圾。巡查之初,常會遇到有村民門前屋后衛生較差的,或是雞鴨沒有圈養的,隊員們就主動上前出手幫助將雞鴨趕入圈中,并幫忙清理。使得村民們深受觸動,主動清掃的人也越來越多,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風氣逐漸形成”。
永春縣自2014年啟動“清新桃源 宜居永春”三年行動以來,不少村鎮都仿效山后村,依托老人會成立衛生整治督導隊。為推動環境衛生管理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永春縣還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考評獎懲措施,建立健全環境衛生考評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加強鄉村環境衛生督導,大大改善了農村面貌。(永春縣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1-272014年華安縣多措并舉“給力”文明創建總評年工作
- 2015-01-19為廈門文明創建出力 市科協滿分通過全國考評
- 2015-01-14“身邊事”是文明創建最好切入點
- 2015-01-07廈門湖里區“五個一”破解文明創建老大難問題
- 2015-01-06廈門市思明區著力抓好文明創建四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