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年代 毅然堅守的姐弟情。1966年,謝黛玉的弟弟謝良想大學畢業剛剛參加工作。他能寫、能畫、能唱,能作詩、作詞、作曲,還寫得一手好字,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弟弟謝良想的精神受到了刺激,生活無法自理,自此美好前程化為烏有。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早已成家的謝黛玉一家老小度日本已十分艱難,但為了不增加國家的負擔,也為了弟弟病情能有所好轉,美好人生不致荒廢,謝黛玉毅然把弟弟接到了家中,開始了艱辛而又漫長的求醫路。
悉心照顧 關愛相伴人生路。謝黛玉剛把弟弟接回家那會兒,弟弟經常三天、五天不吃飯,整天哭,謝黛玉總是想盡辦法穩定他的情緒,變著法的讓弟弟吃飯。為了控制病情,弟弟一日三次都要按時吃藥,48年來,謝黛玉從來都是將藥輾碎,非常細心地混進牛奶中給他喝。即使謝黛玉一家老小三餐不繼、經濟窘迫,因怕弟弟營養不夠,謝黛玉也沒有停過弟弟的牛奶。
為了照顧好弟弟,謝黛玉想盡了一切辦法,她到處求醫希望弟弟好起來了還能回單位工作。48年如一日,白天悉心照顧,即使晚上也時常掛念、痛心難眠。
有時候夜里弟弟想不通,會出門到處走,每到這個時候,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刮風下雨,謝黛玉總會跟在弟弟后面,直到弟弟想通了和她一起回家。長此以往,謝黛玉每天晚上睡覺都會多留一個心眼,時不時都要起床去看一下弟弟。有時候弟弟趁她睡著了偷偷出門,謝黛玉醒來一發現弟弟不在,就會動員親友和鄰居幫忙尋找,找到了就像哄小孩一樣哄弟弟回家。這樣的不眠之夜,謝黛玉不知經歷了多少次。
寬厚持家 譜寫感人親情佳話。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榜樣,在謝黛玉的熏陶下,丈夫把謝黛玉的弟弟當成自己的弟弟、孩子一樣對待,和妻子一起疼惜他、照顧他,幾十年如一日,直到他離世前,還交代孩子要幫助媽媽照顧舅舅。謝黛玉一家6口人,蝸居在2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幾十年。弟弟有病睡床,謝黛玉的孩子們打地鋪,多少年來從無怨言。她時時教導孩子們待人要真誠、做人要寬厚,舅舅是因文革受到迫害身體才會有病,要像愛媽媽一樣愛舅舅,孝順舅舅。兒子、女兒等在謝黛玉的教導下,即使長大后在外打拼,也會經常回家看望舅舅,尊重并孝順舅舅。
親戚鄰里,說起謝黛玉都非常感動,近半個世紀以來他們一大家子人和諧相處,其樂融融,少不了謝黛玉的努力付出。在她的教育下,兒子、女兒都考取了高等院校,畢業后也都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她們家還被鯉城區鯉中街道評為五好家庭和文明家庭。
永不停歇 弟弟是她永遠的責任。隨著年歲增長,謝黛玉的弟弟走路有些困難,平日生活連大小便都要謝黛玉幫忙清理。而謝黛玉今年也已84歲高齡,且從小就患有心臟病,夜里時常心膠痛。但幾十年來,弟弟沒睡,她不敢自己先睡,弟弟沒吃飯,她也不會先吃,弟弟身體健康了,她心里才能安心。鄰里都說謝黛玉太疼弟弟了,謝黛玉因血壓高,已被醫生數次要求住院,甚至被醫生要求簽屬不住院后果自負的承諾,但因無法放心弟弟,謝黛玉至今沒有住院,自己在家服藥控制。謝黛玉總說:弟弟太可憐了,我不疼他,再沒有人疼他了,如果不是文革受害,弟弟理應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也會有一個幸福的家。為了弟弟,她始終堅持,永不停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04漳平市委文明辦領導赴雙洋慰問身邊好人
- 2015-02-04龍巖武平縣文明辦慰問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
- 2015-02-03身邊好人 向善力量
- 2015-01-30龍巖市委文明辦領導赴武平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 2015-01-27“好人365”評論:“拜斯人便思學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