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22日訊(通訊員 王冰冰)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全面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根據《2014年泉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十大行動計劃”》(泉創文明城指〔2014〕1號)文件精神,石獅市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主線,圍繞《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迅速抓好任務分解,深入貫徹“十大行動計劃”的具體要求,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堅持“四個抓”,推進“十大行動計劃”
1、抓思想教育
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組織全市中小學校征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掛圖,在校園、班級等重要地點張貼懸掛,營造校園宣傳氛圍。各學校分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記心間”主題隊日活動和黑板報比賽,利用班會課觀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視頻,通過各項活動使學生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第二實驗小學召開以“踐行核心價值做誠信好少年”為主題的道德講堂,唱響《牢記核心價值觀》歌曲,講述道德模范的誠信故事,鼓勵學生要倡導誠信之風,明誠信之禮,牢記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當誠信好少年。
二是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以“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為主題,組織觀看“中國夢——追逐復興夢想、擁抱民族希望”圖片展,開展主題團隊活動、黑板報和征文比賽等系列活動,引導未成年人立志、立德,努力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之才。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教育活動,即“三經常四集中”活動:“日行一善”、“灑掃應對”和“認星爭優、做美德少年”三項經常性實踐活動;在清明、六一、七一、國慶等傳統節假日期間,集中開展“網上祭英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童心向黨”和“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等四項集中性活動。各學校分別開展“生活技能大比拼”、“手腦運動會”親子生活技能賽,制定《日行一善好人好事登記表》,每日登記班級學生做的好事。開展“日行一善”主題黑板報評比活動,旨在培養廣大學生從小養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6月,蓮埭小學優秀節目《小龍舟》、《山上的孩子》參加泉州市“童心向黨”歌詠比賽,獲得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國慶前后,以“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為主題,在各中小學校廣泛開展“迎國慶、誦經典”活動。
三是開展“百名先進典型進校園”巡講活動。組織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最美人物、身邊好人進校園以現身說法形式,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交流活動。全國百佳志愿者、泉州市最美志愿者王東育、石獅市首屆道德模范林麗娜、泉州市首屆美德少年黃李垚等先進人物分別進學?,F身說法,引領中小學生爭當有道德的人。
四是開展“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優秀家訓、家教故事征集活動。通過未成年人講述家教經歷以及從中受到的教育,弘揚優秀家訓傳統文化,培育文明家教風尚。6月份共評選出《常懷感恩之心》等43篇優秀家教故事。
2、抓家庭教育
一是開展“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立足于家長自覺參與和自我教育,運用好各類宣傳陣地,大力弘揚家庭道德教育主旋律,讓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的“雙合格”活動深入人心,真正成為促進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傳播與實踐的有效載體。今年,組織、聘請家教講師團到各中小學舉辦家庭教育知識講座28場,參與人數近萬人。通過組織家長參與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有效普及科學的家教知識,進一步提高我市家庭教育整體水平。
二是開展家教理論研究。結合市婦聯開展的以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家庭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家庭建設年”創建活動,開展婦女理論研究論文的征集工作,并報送《家庭教育政策對兒童的影響》、《教育孩子:“多一些”和“少一些”》等4篇優秀論文參加第四季度福建省婦女理論研究會研討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我市家庭教育的理論研究水平和服務實踐能力。開展關愛流動兒童案例征集活動,共征集優秀案例10篇。其中,靈秀鎮古洋小學的《走進童謠 親近閩南》入選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健全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創新案例》。
三是加強家庭教育工作陣地建設。在鞏固發展幼兒園、中小學家長學校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健全村、社區家長學校。在留守流動兒童較集中的村(社區)、企業、學校探索建立示范家長學校,并加強規范管理,確保村(社區)示范性家長學校創建有序推進。目前,我市16所中學,65所小學,15所公辦幼兒園、127個村(社區)均建有家長學校,建校率達100%。其中,示范性家長學校96所,建校率為44.03%。
3、抓成長環境
一是持續推動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建設。推進2014年度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建設項目,市財政投入195萬元新建8所少年宮并為已建成的7所石獅市級少年宮提供運轉經費支持。3月25日,在龜湖中心小學召開鄉村學校少年宮培訓會,交流震華少年宮的建設經驗并對2014年新建項目進行部署。6月,錦峰實驗學校入選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投入20萬元用于活動室修繕和活動器材購買。11月,我辦聯合市政府督查室、市教育局對新建少年宮進行考評驗收,掌握各少年宮建設及運轉情況。
二是大力加強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在我市建成區內的20個社區全部建成少年之家、綠色網吧、心理咨詢室等未成年人活動場所。我辦積極向市委、市政府積極爭取,從2014年起,市財政每年投入100萬元,支持社區在四點半之后組織學校老師和志愿者進社區輔導未成年人開展各類文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加強社區家長學校建設,不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三是強力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嚴厲取締無照經營行為,對校園周邊所有經營單位進行“過濾式”檢查,今年來共出動執法人員298人次,檢查學校周邊文具、玩具店103戶次,檢查學校周邊小食雜店159戶次,立案查處學校周邊無照經營23戶。全面清理查處“黑網吧”,建立“黑網吧”的書面及電子臺帳,做到發現一家,查處一家。今年來,共立案查處黑網吧29起,案值47.22萬元,查扣電腦主機434臺,顯示器409臺,有力地打擊了黑網吧現象。加強對文化市場和出版物市場的監管,特別是對校園周邊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穢色情書刊、盜版出版物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持高壓態勢,今年來共出動執法人員526人次,執法車輛163車次進行拉網式的檢查,共檢查店檔攤點152戶、印刷復制企業126家,查處取締無照經營印刷復制企業2家,案值8萬元,罰沒款3.5萬元。
四是加大網絡凈化工作力度。電信、移動等通信公司對自有業務、自有網站、接入網站以及互聯網合作渠道、互聯網廣告投放進行24小時全量監測,規范互聯網業務推廣渠道,切斷淫穢色情信息傳播利益鏈。完善網站備案接入管理制度,按照“先備案、后接入”、“未備案、不接入”的原則,完善網站備案接入管理制度,加強對未備案網站和備案信息不準確網站的核查清理,嚴格清理接入資源層層轉租問題,全面推動網站備案管理。通過對接入網站備案信息的反復審核,完成了12個接入網站的清查,發現并關閉未備案網站1個,封停所有未備案的8080與80端口。
五是推動閩南文化進校園。以“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為契機,全力推進先進文化、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開辟古洋小學閩南文化館、大侖中心小學南音藝術館等一批富有特色的閩南文化活動場所,組織制作手工作品、校本課程等參加泉州市學生“閩南文化創意”展覽。組織開展中小學(幼兒園)閩南文化進校園成果展,積極推進閩南音樂、民俗、童謠等文化的傳承,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在學子女溶入本地,健康成長。
4、抓人文關懷
一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骨干教師開展第二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務活動,高麗勉等10名心理教師提供15個講座課題、團體訓練活動課供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選擇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務。組織50人次心理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活動,組織全市1771名班主任參加心理健康教育通識遠程培訓。孫仁令等9名心理教師被評為“泉州市優秀心理教師”。永寧中學、東明小學被授予“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狈Q號,實驗小學心理輔導室、第三實驗小學心理輔導室被授予“泉州市中小學心理輔導站”稱號。
二是開展關愛留守流動兒童活動。以促進留守流動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為重點,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廣泛開展“爭當愛心媽媽,關愛留守流動兒童”活動,發動廣大婦女與留守流動兒童結對幫扶,舉辦“溫暖?牽手”、“我們和留守流動兒童在一起”愛心結對儀式,建立愛心結對卡,目前有247名“愛心媽媽”志愿者成為留守流動兒童的生活知情人、學習引路人、成長保護人。11月,全國婦聯兒童部巡視員吳新平率調研組一行,蒞石開展健全城鄉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情況的專題調研督導活動,對我市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三是開展關愛殘疾兒童活動。落實為民辦實事項目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為我市20名在康復機構進行搶救性康復醫療和康復訓練的貧困殘疾兒童,向泉州市殘聯申請到每人每年1.2萬元的補助費;為23名殘疾兒童申請到每人每年1.2萬元的省為民辦實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補助費。繼續開展扶殘助學工作,為我市134名殘疾學生及貧困殘疾人子女向泉州市殘聯申請到扶殘助學項目補助金27.2萬元,對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階段的助學對象,分別給予500、800、1000、2500元補助;為全市392名參加電大、遠程等非全日制教育畢業和參加自學考試的殘疾學生及貧困殘疾人子女發放助學補助33.91萬元。將全市殘疾婦女兒童納入城鄉居民“新農合”醫療保險體系,其個人繳納的醫保費用由市財政承擔,市殘聯為全市20多名殘疾兒童購買意外傷害險,進一步增強殘疾兒童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減輕殘疾人家庭的負擔。
四是大力營造關愛未成年人氛圍。努力發揮新聞媒介平臺的優勢,在關愛病困兒童、建立小記者網絡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并得到社會各界好評。今年來,石獅日報刊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稿件500多篇,公益廣告近40次,開展各項活動30多場,開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等專欄,大量刊發政府部門、民間組織及社會公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所作的努力以及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社區未成年人活動未能持續性開展。雖然我市已在建成區內的20個社區全部建成少年之家、心理咨詢室等活動場所,但部分社區未能經常性組織未成年人開展活動。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1、經費不足。不少社區反映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區擔負的社會管理職能不斷增多。為完成各項任務,社區每年維持基本運轉所需經費也不斷增加,但社區工作經費來源單一,已沒有足夠經費再組織未成年人開展活動。2、師資不足。部分社區建有科學工作室等專業活動室,需要有一定專業知識的老師才能組織開展輔導,而社區缺乏相關師資力量,需要向社會聘請相應人員才能開展輔導。解決辦法:我辦已向市政府爭取到專項資金,從2014年起市財政每年投入100萬元,用于支持社區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各類教育活動。我辦同時下文要求部分文明學校與社區結對安排心理教師開展心理咨詢,各泉州級文明單位與社區結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三、今后工作方向
“十大行動計劃”是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下階段,石獅市將圍繞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積極推動各項主題教育活動,持續推進“十大行動計劃”開展,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緊抓“一條主線”。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在全市中小學校園顯著位置和教室內懸掛社會主義價值觀“24個字”內容,開展“核心價值觀記心中”等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并組織學生熟記背誦理解核心價值觀“24個字”內容及精神。
二是緊扣“兩個主題”。不斷深化“我的中國夢”和“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教育活動。在重點時節組織開展“網上祭英烈”、“學雷鋒、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歌詠活動和“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等四項集中性活動,長期開展“日行一善”、“認星爭優、做美德少年”和“灑掃應對”等三項經常性活動,廣泛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文明小博客、美德少年評選宣傳和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主題活動。
三是緊靠“三個陣地”。持續推動未成年人活動陣地建設,爭取繼續將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列入2015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投入160萬元建設8所城市少年宮,再投入75萬元支持已建成的15所石獅級少年宮。切實發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作用,運用網絡、電話、授課等多種形式針對未成年人免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不斷重視社區未成年人教育,依托社區少年之家、“四點半學?!钡然顒訄鏊?,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心理輔導,不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石獅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6涵江卓坡社區未成年人活動中心打造孩子課外樂園
- 2015-01-06廈門市湖里區首個未成年人愛心幫扶基地成立
- 2015-01-05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晉安加強未成年人傳統教育
- 2015-01-05福建省推薦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公示
- 2014-12-29武平縣“三個一”舉措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