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2日訊(本網記者 陳薪宇)闖紅燈、醉駕、欠繳稅費,這些行為都將影響市民的個人信用?據報道,廣州正在搭建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這一信用平臺將為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機構設立社會信用代碼,集納公民個人的金融、稅收繳納、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這些信息將影響到公民的信用貸款。消息隨即引發網友關注。
撒花:誠信社會的積極探索
據了解,廣州擬將交通違法違規信息、欠繳電氣費、竊電、以虛假資料違規套取公積金等內容納入個人信用記錄。這一做法得到不少網友支持。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建設誠信社會的積極探索。
“與信用掛鉤,就是與每個人的生命掛鉤,這其實是尊重生命的做法”,廈門網友“sin沈銀”認為,應支持交通違法與個人信用掛鉤,“如果重罰能遏制中國馬路上群魔亂舞的行為,那么用信用流失的恐懼換來十字路口百姓的安全,也是值得的。”
福州市民陳先生也認為,把欠繳稅費納入誠信系統比單純的罰款要更有效,“一些不文明或違法行為屢見不鮮是由于違法者沒有受到相應處罰,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教化手段提高國民的基本素養,是很有必要的。”
網友“一葉知秋”表示,這一舉措將促進全社會成員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如果信用卡欠費,會影響房貸、車貸,因此很多市民很看重金融信用。如果信用體系建設將拓展到更多領域,交通違法違章就將被記錄在誠信系統中,也會促使更多人重視并自覺規范自身行為,那么對社會發展來說肯定是好事”。
一些網友也指出,對嚴重違規造成后果和損害的典型案例、事件應予以曝光“亮丑”,以此警示大眾,從而減少不文明的違法行為。
拍磚:濫用信用平臺
也有網友認為,闖紅燈、醉駕、欠繳電費等行為與“金融信用”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將其納入信用記錄,有濫用信用平臺的嫌疑。
“根據該征信體系,一個闖紅燈被處以交通罰款的人可能還要面臨貸款難的處罰,這不僅是對公民正當權利的侵犯,還有擾亂交通法規的嫌疑”,網友“馬到功成”質疑道,“至于欠繳電費的行為,就更屬于普通的市場交易糾紛,將其計入公民征信體系,簡直有“公器私用”的意味,難道電網公司給相關部門贊助費了?退一步講,如果欠繳電費要被計入誠信記錄,那么欠餐館一頓飯錢是不是也要被計入?”
網友“霹靂轅檀”說:“行人闖紅燈、醉駕、欠繳稅費等行為同個人信用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如果因為闖了一次紅燈就會對找工作、辦貸款造成不利影響,于情于法也都說不過去!”
也有網友指出,這一措施甚至可能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損失。網友“半野”說道:“比如一個闖紅燈或者當街吐痰的人,完全可能借貸資質強、還款記錄良好,金融機構卻因為這些無關行為而錯失一個優質客戶。”
“對公民而言,這種征信體系還會帶來‘重復執法’的法治困境”,網友“the王”建議,按照交通法規,闖紅燈、醉駕等行為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違法者一旦接受完法律的懲處之后,仍能享用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網友“侃大山”建議說:“各地正大力推進管治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型,借助一個無所不能的信用評級系統,去規范公民行為的方方面面,其實是典型的大政府思維。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政府應該給予公民足夠的自治空間。”
律師:需要細化標準
就此,記者咨詢了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福州分所律師許水清。他認為,交通違法屬于法律范疇,而個人信用的判斷屬于道德范疇,將二者掛鉤的做法并不妥當。
許水清認為,將其行為與個人信用掛鉤導致個人無法借貸或參保,這樣的處罰過重,“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出現交通違規行為,但不代表他是蓄意違法。而且個人信用的評判涉及銀行、保險等多個行業,操作起來并不實際。”
“幾次闖紅燈、幾次警告或罰款才會納入信用體系并沒有明確說明,這樣不夠明確的新規在施行過程中難免會造成誤傷”,許水清也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就如何懲罰設立更加細化的標準,“比如闖紅燈得分情況,如果有人真有生命攸關的急事要闖紅燈,到底是法理重要,還是急事重要,要有標準才便于執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6龍海評定一批“信用村” 推動農村誠信體系建設
- 2015-01-15龍海評定一批“信用村” 推動農村誠信體系建設
- 2014-09-30福建可查個人信用記錄了 包括近5年貸款有無逾期
- 2014-09-30評價信用曝光違法 廈門將設企業稅務“紅黑榜”
- 2014-09-12打造誠信"身份證" 讓"信用"成為社會"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