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工作做細、做透,草根慈善才能發展得更好
做大公益蛋糕后如何分配,將有限的資源準確送入貧困學生家庭,考驗著建寧縣志愿者聯誼會的服務水平。
賴建華說,以往,許多助學對象的名單往往依靠學校、基層政府推薦,并不一定“透明”,浪費了救助資源。他就曾發現,個別農村家庭并不貧困,因為“沾親帶故”,進了資助名單;個別家庭并不居住在農村,進城買了房子,但是依然受助。為了堵住漏洞,2011年,“同心圓3+1”助學行動開始后,雖然37個資助名單送來了,他仍讓志愿者全部下去摸底調查,最終,聯誼會換掉了20名資助對象。
目前,聯誼會入戶調查已經形成了制度,每年四五月對受助家庭進行不定期入戶調查。每4名志愿者組成一組,一名主訪者、一名記錄者、一名照相者、一名監督者,小組成員互相監督,完整記錄摸底對象的個人信息和家庭狀況,回來再進行討論,以確保將助學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你看,我們摸底回來后,記錄表上常有‘待定’兩個字,就是4名小組成員意見不一致,所以還得繼續入戶調查。”聯誼會副秘書長余芳秀說。
通過入戶調查,志愿者還發現了許多更需要幫助的家庭。余芳秀說,她在伊家鄉東風村調查幫扶對象熊某家的情況時,熊家大人告知附近的貧困小學生小婷和小珍更需要幫助。入戶調查情況正如他們所言,他們馬上添加了這兩個家庭。所有記錄表都要建檔,志愿者一對一服務,兩周聯系一次,進行物質和精神雙重幫扶。10多名志愿者持有心理健康輔導員證書,因為心理輔導與資金幫扶同等重要。
根據入戶調查的情況,資助名單有增有減。2011年資助人數為71名,2012年為66名,2013年為58名,2014年82名。“我們并非一味追求增量,追求好看的數字,而是根據摸底實際情況來定。”賴建華說。
對于資助的資金,許多公益組織都是將錢交給受助家庭,但是助學款難免被挪為他用。為了讓助學款真正發揮作用,聯誼會和學校合作,將助學金委托給學校,按月發放,學校提供受助學生的簽字確認,保證助學金用到了學生學習和生活上。
對建寧縣志愿者聯誼會的做法,有著10年助學經驗的“簡單助學”公益協會負責人鄭斌深表認同。他說,民間公益組織總體來說規模都不大,只有將工作做細、做透,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贏得社會公信力,民間公益才能發展得更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9永安:燕城愛心同盟志愿者為精神病人服務
- 2015-01-17晉江為志愿者購買保險
- 2015-01-16晉江靈源小小志愿者參加跳蚤市場愛心義賣活動
- 2015-01-16廈禾社區:加強禁毒志愿者隊伍建設
- 2015-01-15馬尾區志愿者服務老年人健身活動 情暖“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