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如果不是谷書記修建了南門海堤工程,這個古城或許將被大海分割為兩個板塊。”親歷過海堤工程建設的退休干部陳炳文說,谷文昌只求為百姓謀福利,不搞形象工程,這一點在當今社會尤為珍貴。他仍對“碑記”的故事記憶深刻:“1964年,南門海堤工程竣工后,建設指揮部有人打算立碑作為紀念,但被谷書記否決。他一直強調的是,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
“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這是谷文昌的親筆手書。陳炳文說,為了人民幸福,谷文昌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為了提高漁業生產效率,谷文昌深入群眾一起研究改進漁網、漁具,還主張改造傳統人力帆為動力帆,成立機帆漁業大隊,為日后東山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漁業大縣做好鋪墊。
“當領導的要先把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
在谷文昌紀念館,有一幅照片。照片中,谷文昌穿著他這輩子最像樣的衣服——一件從舊衣攤上買來準備回鄉探親用的“新衣”。這件“新衣”,他一穿就是幾十年,最近已通過親屬交由紀念館珍藏。
照片旁,是他離開東山時拎的破皮箱,以及兩個咸菜罐。那個皮箱,他一直用到去世。
“當領導的要先把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谷文昌的個人與家庭生活,十分艱苦樸素。他愛家人,但對他們要求很嚴格,常教育他們:“不許沾公家一點油!”
谷文昌,大半輩子與林業打交道,卻從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二女兒結婚,想讓他批點木材做家具,他嚴詞拒絕:“我管林業,如果我做一張桌子,下面就會做幾十張幾百張,我犯小錯誤,下面就會犯大錯誤。”
長子谷豫閩和二女兒,有一次趁谷文昌不在家,騎他的自行車出去玩。不料,被谷文昌撞上。他大發雷霆,狠狠訓了一頓:“這是公家配給我工作用的車,你們沒權騎!”
1964年,長女谷哲慧在縣財政局當臨時工。當時,谷文昌將要調任林業廳,縣里請求為谷哲慧轉正,以便一起調到省城。谷文昌一口拒絕:“組織上調的是我,不是她,讓她留在東山鍛煉吧。”
在東山的14年里,谷文昌從沒給愛人史英萍買過一件衣服。有一回,史英萍花自己的錢偷偷扯了幾尺花布,做了襯衣,他堅決不讓穿。他說:“眼下東山人民還這么苦,穿這么漂亮衣服心里好受嗎?將來大家好過了,我一定給你買一套。”他就這樣說服了愛人。
上世紀60年代初期,國家經濟困難。當時,谷文昌身患胃病、肺病,常常頭暈、咳嗽、出冷汗,但他仍然堅持到困難較大的樟塘鎮樟塘村蹲點。隨行的通信員看到這種情況,找醫生開了證明,買來半公斤餅干,卻被谷文昌嚴肅批評,并讓退掉。他說:“我們要和群眾吃一樣的飯,受一樣的苦,干一樣的活,群眾才會相信我們。”
“文革”期間,谷文昌夫婦被下放到寧化縣禾口公社紅旗大隊勞動。在寧化,他和干部群眾一道,從治理水土流失、積肥改造農田入手,打響了漂亮的翻身仗,還建設了澤被萬家的隆陂水庫。當地稻谷產量不斷創新高,群眾歡欣傳頌:“谷文昌,谷滿倉。”
他心里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谷文昌說:“革命的目的,就是為了群眾生活,如果我們不關心群眾疾苦,就是沒有群眾觀點,就無所謂革命。”
1972年,谷文昌轉任龍溪地區林業局局長。一次,他來到東山造林模范蔡海福家。因為造林護林,蔡海福得罪了一些人,在“文革”中受到批斗,貧病交加。谷文昌看在眼里,心情沉重,帶他到龍溪醫院治病。蔡海福去世后,他特地交代民政部門批了木板,讓這位種了一輩子樹的老模范在壽板中安眠。
資助貧困學生,為烈軍屬、五保戶送溫暖,為來訪群眾買車票,為民工買紅糖熬姜湯,關心水利技術員的婚事……一件件生動的往事,至今仍在東山百姓中流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9三明市四舉措貫徹落實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精神
- 2015-01-19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 2015-01-19對話先進模范:平凡榜樣 精神脊梁
- 2015-01-14讓志愿服務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 2015-01-12傳遞八閩正能量 以核心價值凝聚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