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雙洋鎮:積極打造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文明風1月15日訊(通訊員 呂海青)漳平市雙洋鎮文化底蘊濃厚,具有“古建筑群、民俗風情、水仙茶餅、紅色革命、生態旅游“等五個方面典型文化標志,歷經滄桑,經久不衰。2003年被省政府評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12年12月和2013年8月集鎮轄區內的東洋村、城內村分別被列入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3月,東洋村又被列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如印制宣傳材料、制作文物保護牌子、張貼安全警示標語等,加大對《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聘請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建筑研究院的專家對我鎮古民居、古塔、古廊橋、古廟宇等文物點進行全面的規劃,對比較有保護價值的16處文物點的建筑風格、年代、占地面積、保護情況等進行詳細繪圖,制定保護方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了《漳平市雙洋鎮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近年來除鎮政府撥出文保經費外,還組織發動社會有識之士捐資80多萬元對麟山塔、化龍橋等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搶救性維修,安裝夜景工程。加大文物保護資金力度。投入30余萬元,完成古廊橋青云橋修繕及太平橋、登瀛橋、化龍橋、文廟的日常維護;投入30萬元完成景德堂、聚德堂、承德堂三座古民居的修繕和保護工作。完善規劃、污(排)水、內外交通設施。統一規劃設計城內新村43棟,滿足群眾的建房需求。整治破舊房屋、生活垃圾、修繕保護歷史建筑,協調整體建筑風貌。完善雙洋鎮污水處理設施,讓設施正常、有效運轉。(漳平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12-09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揭曉 閩4鎮7村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