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28日至29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習近平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12月29日新華社)
高校作為培養國家后備軍的重要根據地,承擔著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的偉大歷史使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堅持立德樹人應當成為高校育人的關鍵,而要真正就到立德樹人,就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教育新風尚。為何為立德樹人?從習主席的指示和強調里,我們可以得出“立德樹人,即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這是教育的根本,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由之路。
古人有云:有德者得天下。說的是當政者有德方得民心。德育課程必須成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一個人的真正成才不在于“才”而在于“德”,因而,學校教育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教書育人的中心和重心。
欲樹人先立德。立德樹人應從教師立德做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理當身體力行,先做表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爭做“德”的典范。教師擔負教書育人使命就應該恪守師德規范,不僅需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更要對教育、教學工作熱愛,也要對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教師要確切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篤學慎行,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以高尚師德影響學生,以風范學識感染學生,作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指路人,真正發揮榜樣的潛移默化作用。
立德樹人應從學生抓起。教育的本質不是培養考試的機器,而應該是培養具有一定道德水準的人,真正 “樹人”。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把學生日常表現納入考核目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去,開展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注重發揮政治課堂的教育作用,切實提高政治教育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感染力,為大學生們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入腦入心。
道德永遠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觀相呼應。梁啟超先生說過:“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學做現代的人。”立德樹人的過程就應該是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讓高校的立德樹人盡顯最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陳美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