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制假售假、拖欠工資、誤導消費者等失信行為屢見不鮮,讓我們在出行、消費中不覺陷入了練就一雙慧眼也難以辯明是非虛實的困惑。如今,據媒體發布的消息,隨著江蘇省公共信用信息查詢系統的正式啟用,這些失信行為都會成為企業的失信記錄被拉進“黑名單”,而且到2015年不僅可以查詢企業信用信息,自然人的公共基礎信息也將錄入查詢系統,如拖欠公共事業繳費、不依法納稅、交通違法行為、家庭暴力等個人失信行為都將被納入失信行為記錄,甚至會影響個人報考公務員和貸款等。
無獨有偶,前不久網上爆出了欠賬“老賴”遭遇了無法購買飛機票的尷尬,讓那些失信的“老賴”碰了釘子。這些維護社會公義的舉措都在向我們傳遞這樣的信息:打破了誠信的底線,必會付出失信的代價。
誠信,是每個人所應有的品德。古有“一諾千金”的季布,也有“人無信而不立”的訓誨傳承給后人,可就在相同的教育觀念和成長環境下,不乏有一種人忽視了誠信的存在,把“立命之本”遺忘在腦后,或許是出于陷入經濟窘迫等原因而選擇的無奈之舉,但卻忽視了傷害他人利益和打破誠信道德底線的“風險”,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失信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損失。”如今,這樣的“風險”呈現出來,失信記錄的公布讓失信者的損失勢必更加嚴重。
失信,讓人與人陷入了不信任,如今,對失信行為有了標準和懲戒,彰顯社會公義,也讓“老實人”欣慰。在我們的生活里,不難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免不了會有“老母雞”式的護仔心態;作為消費者,更不甘心黑心商家唯利是圖的蒙騙和誤導,這些都在我們的生活里若隱若現。可我們也會看到,身邊的好人善舉日新月異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對自己小氣省下錢做公益的“好老板”朱土生,見義勇為的英雄司機,及時幫老人挽回十三萬損失的銀行柜員等等,好人在我們的生活里散發著璀璨的光芒,讓大多數平凡人感受著溫暖的同時,懲戒失信也呼之欲出。如今,失信行為的公布更加透明、具體,大到企業小到個人,制假售假、拖欠工資、家庭暴力、闖紅燈等交通違規行為等等,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失信行為的懲戒也顯得嚴肅,真正讓平凡的“老實人”感到了處理失信行為有章可循、可法可依的欣慰。
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誠信的善德益舉中時,“失信記錄”就如同一張透明的網,讓失信人不能忽視,而對于誠信的人來說,卻多了一道社會公義的屏障。(尤嫦鶴)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04"中國好人"唱響開年大戲
- 2015-01-04“中國好人”讓新年更有力量
- 2015-01-04"中國好人"溫暖社會美麗中國精彩中國夢
- 2015-01-0327人榮登中國好人榜:青縣為何好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