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26日訊(通訊員 王冰冰)多年來,石獅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改善發展環境、順應群眾期待、提升城市形象的民心工程來抓,緊緊圍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目標,不斷完善創建機制,突出對標找差、突出全民創建、突出成果惠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突出成效,連續九年被評為“福建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連續三屆獲得“福建省文明城市”稱號,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在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排名縣級市第一。在2014年10月13日的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現場會上,石獅市還被列入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總結石獅市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經驗時,石獅市市長張貽山表示,石獅市在創建縣級文明城市過程中立足實際,通過構筑選樹先進工作平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平臺、全民參與平臺、城市精細管理平臺、社會治理創新平臺等做法為創建獨具石獅特色的縣級文明城市提供了保障。
依托選樹先進工作平臺 好人總量位全市前列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石獅市共有14位同志入選“中國好人”榜單,11人獲評“福建好人”,人數和比例位居泉州各縣(市、區)前列。
石獅市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在全市范圍內樹立好人好事等優秀事跡、弘揚社會正能量,石獅市先后通過舉辦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推進道德講堂覆蓋全市、創設百家企業道德講堂聯盟、編印《石獅好人——身邊的道德榜樣》書籍等活動在全市范圍內傳播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精神力量,為營造和諧社會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石獅市全市戶籍人口31.7萬,外來人口約40萬。在一般人看來,外來人口越多的城市,管理起來的難度越高。如何讓外來人口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起到積極作用呢?石獅市的做法是把作為新市民的外來人口日常善舉以記分的形式納入考核,這些分數則直接與新市民在石獅落戶、申請保障性住房和子女上學掛鉤。這樣的做法也贏得了新市民的積極參與,其中如2014年8月入選中國好人榜的江祖爭和2014年11月入選中國好人榜的周萬勇則分別來自江西、湖北。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平臺 讓未成年人快樂成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元素之一,為了讓廣大未成年人能更好地成長,石獅市通過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平臺來讓包括廣大外來工子女在內的未成年人得到無微不至的呵護。
如何確保外來工子女能夠有學上、上好學?石獅市委文明辦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協同共管、融入成才”的方針,與石獅青商會、福建教育雜志社等單位合作,先后組織舉辦“關愛留守兒童圓夢行動”、成立市級家庭教育知道中心,開展“關愛新石獅少年”志愿活動,在留守兒童集中的村(社區)、學校建立“示范家長學校”,促成268名“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
據了解,石獅市將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共投入345萬元新建少年宮17所,率先實現鎮(街道)一級全覆蓋。著力推進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站(點)、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室建設,每年補助每個社區5萬元活動資金開辦“四點半學校”,由志愿者協會和社區老人會負責組織社區小孩開展課外文體活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
為了豐富未成年的文化生活,石獅市委文明辦聯合多部門在全市組織開展“做美德少年”網上簽名寄語、“家訓家風伴我成長”主題活動、“我的中國夢”暑期電影展映以及“學雷鋒標兵”、“美德少年”評選等系列活動,促進中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針對石獅市港澳臺僑“三胞”多的特點,舉辦“菲華石獅青少年夏令營”,組織南洋華人新生代回鄉觀摩交流,增進對故鄉的感情,該活動被國務院列入“中華尋根之旅”系列活動。
全民參與文明創建
創建縣級文明城市,重在全民參與。為了充分發揮石獅“小政府、大社會”、社會組織活躍的優勢,構建全民參與創建的格局。
今年2月份以來,石獅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仁愛石獅、誠信石獅、禮儀石獅、勤儉石獅”主題創建活動。據悉,該活動分別由市總商會、紡織服裝商會、青商會等社會組織以及教育局各牽頭負責一個主題創建,形成“政府推動、群團參與、全民共創”的工作格局。
此外,石獅市還依托市慈善總會、社區慈善會、各類教育基金會、老年協會、和諧社會促進會等群團組織,廣泛動員市民參與精神文明創建,讓全市人民在創城中參與意識、公益精神得到培養,文明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其中,市慈善總會募得3000萬元用于實施助學、助殘、撫孤、扶貧、敬老等五大“慈愛工程”;市黨員互助基金籌措1200萬元用于資助困難黨員;石獅青商會開展“八點開席·移風易俗”、“文明出行·利家宜業”、“石獅有禮了”等系列公益行動。
城市精細管理平臺 城市管理更加高效
為了發揮國家信息消費城市的試點優勢,石獅市今年計劃投資4.3億元,推進城市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會治安、環境管理、市容管理、災害應急處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統,構建職責明晰、反應敏捷、處置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機制。
為了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石獅市從管理體制、運作機制、資金投入、監督考評等方面入手,積極構筑城市精細管理平臺,改進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體制和營運機制改革。
“目前,我們建立了全覆蓋管理、全天候保潔、全過程控制的環境衛生管理網絡,在泉州市城市環境衛生考評中保持前三名次。”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優化環境,石獅市實行“每月一專題”,集中開展城市“牛皮癬”、占道經營、違章搭蓋等專項整治活動。同時,還大力實施公交優化、綜合整治、停車協調、文明出行等交通質量提升工程,推行獎勵全年無交通違法記錄車主、渣土車全部安裝GPS及行車記錄儀、零容忍嚴查酒駕等一系列新舉措,全市交通事故“四項指數”明顯下降,全年無違章車輛由2012年的3349輛上升到去年的9940輛,占全市汽車總數的23%。
社會治理創新平臺 讓文明創建貼近百姓生活
“文明城市創建不是單純的口號,要落到實處、要讓群眾的生活因此而更加便捷。”據介紹,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文明城市創建所帶來的便捷服務,石獅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縣級“12345”便民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政務咨詢、生活求助、事務投訴、建言獻策服務,所有訴求件實行“一日內簽收批辦、三日內辦結答復”,熱線開通以來,受理群眾各類訴求2萬多件,群眾滿意率達95%;設立社會服務大廳,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的社保、醫保、新農合、公證等社會服務。
此外,石獅市還成立市、鎮、村三級和諧社會促進會,成立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160余個,設立“環境保護調解委員會”、“醫患糾紛調委會”、“消費糾紛調解工作室”等行業性、區域性多元調解組織24個,整合社會力量打造化解矛盾、濟貧救困平臺。在社區推行“1+1+N”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將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配置1名負責人、1名督導員、N名管理員,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社區服務。(泉州文明網石獅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12-24文明創建當用“內功”制勝
- 2014-12-24泉州已具備創建國家級生態市條件 27日-29日接受評估
- 2014-12-20福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獲批 省級規劃近日將出臺
- 2014-12-17泉港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
- 2014-12-17“八大環境”構筑文明廈門 創建成果惠及每位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