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構建志愿精神的內核旨歸
當代中國,志愿精神不僅秉持自由自愿、不為報酬、利他原則,更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與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相呼應,與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統一,于國有利、于己有益。
奉獻是志愿精神的核心理念。奉獻是指在不計回報、不求名利、不要特權的前提下,滿懷情感地為他人服務、為社會獻力、助推人類發展中所表現的無償服務精神。奉獻理念突出表達個體對國家、民族、社會及他人的責任和義務,有效改善了人際關系,增添了社會溫度,成為志愿精神的精髓。其中,公共服務意識是奉獻理念的時代呈現和志愿精神的最好表達。伴隨我國志愿行動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在奉獻中進一步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社會權利和社會責任,更加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民主參與公共管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
友愛是志愿精神的重要特質。友愛是指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幫助,以及志趣相近的人際雙方或多方自然流露的親切情感。友愛理念跨越國界、職業和貧富差距,是沒有文化差異、沒有民族之分、沒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愛。社會成員具備友愛的道德情感,是激發形成志愿精神的重要動力。尊重是友愛的基石,面對服務對象,志愿行為不是施舍,不是恩賜,而是平等禮貌地交流溝通,同心同德地蓄積力量,團結友善地攻克難關,友愛與尊重也隨之化為志愿精神的最美花朵。
互助是志愿精神的根本主旨。互助是指志愿者幫助處于困難危機中的人們改善現狀、提升能力、獲得發展;受助者擺脫困境后,也會欣然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回報社會。互助理念強調志愿服務雙方互為友好、互為關心、心態平衡,服務本身也絕不是一方單向付出,更不是個人利益的犧牲,而是既有利他一面,也有利己一面,是利他與利己的有機統一,追求人己兩利的和諧狀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志愿服務中互助的生動寫照。互助的必然結果是共贏,讓志愿精神煥發恒久魅力。
進步是志愿精神的實踐歸宿。進步是指志愿者在幫助他人、參與服務中既提高了個人能力,又促進了社會發展。這是志愿精神的理想愿景,也是志愿事業的發展主題。堅持進步理念開展志愿活動,對于社會,能夠匯聚強大的社會力量,推動人們廣泛參與社會活動,增加社會福利總量,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對于個人,能夠推動志愿者增強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在不同崗位上、不同活動中發揮自身優勢,貢獻才學能力,升華精神境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26晉江舉辦第七屆校園青年志愿者“手拉手 心連心”團隊素質拓展活動
- 2014-12-26省青年學生志愿者協會成立
- 2014-12-25龍巖市紅十字志愿者開展消防培訓及演練活動
- 2014-12-25龍巖科普志愿者進寺廟開展保護生態宣傳活動
- 2014-12-25社工志愿者化身圣誕老人 平安夜為老人孩子送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