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老人應該做些什么呢?在家里含飴弄孫,到公園打打太極,或是到小區里跟老年朋友們散步聊天?
有一位70歲的老人和他60歲的妻子,卻不那么“閑得住”。夏天,他們會在福安市群益橋頭榕樹下擺起“免費茶攤”,如今這個茶攤已因這對老年夫婦的愛心而聞名。
冬天,茶攤“歇業”了,他們依然忙碌。忙著給街坊領居和親戚朋友們搭把手,誰家遇到喜事或喪事需要幫忙時,總會見到他們的身影。
他們,就是福安市陽春社區居民林周弟、劉石梅夫婦。周圍的鄰居都忍不住稱贊:“老林夫妻真是好心人!”
“愛心茶攤”一擺便是6年
“人要多做好事,積德才有好報!”說起擺這個“免費茶攤”的初衷,林周弟道出了這么一個質樸的想法。他說,群益橋頭是個熱鬧的地方,夏天還有許多老人喜歡帶著小板凳到樹下納涼。所以就想擺些茶水和凳子,讓過往行人能歇歇腳,老人乘涼也不用帶著板凳,方便。
林周弟夫妻倆以前是漁民,沒有固定的退休收入。劉石梅還因高血壓引起腦梗塞,右腿行走不便,長期臥病。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老林肩上,長年靠給一些單位當門衛,一個月工資七八百元,閑暇時他還得蹬三輪車貼補家用。
盡管自身生活拮據,6年前他倆還是從原本就微薄的收入中擠出錢來,購買茶葉、紙杯、凳椅等,在橋頭榕樹下設下了“愛心茶攤”,為往來市民免費提供茶水、休憩。“愛心茶攤”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開張”,足足要擺上三四個月才“歇業”。至今從未間斷。
于是,盛夏里,從驕陽熾烈到明月當空,在“愛心茶攤”周邊,總可見老人們呷著茶水、搖著油扇、聊著家常的溫馨身影。一些開摩托車、出租車的師傅以及在周邊工地干活的農民工還會專程趕來,裝上一壺茶水,捎上一路清涼。
“愛心茶攤”匯聚社會愛心
“一喝完,就得加水。尤其是大熱天,喝得人多,一天都要來回拎上一二十桶茶水。”林周弟說。而至夜深時分,當納涼的居民散去,他們還得收拾茶攤、凳子。
累了小家,方便大家。夫妻倆的愛心堅守,感動著眾多韓城人。特別是劉石梅老人頂著烈日,拎著水桶,一瘸一拐走過長街,給茶攤加水的身影,深深定格在人們腦海中。
看在眼里,感懷于心,附近居民送來了茶葉和解暑藥,一起為行人供水解渴。社區幫助他們申請低保戶,月補助730元,還出資添置了二三十套凳椅及茶具,并每月補助他們300元辦茶攤。去年12月,他倆還欣喜入住廉租房。
“沒想到我們的舉手之勞,得到了這么多人的關愛和回報。真心感謝大家了!”林周弟感慨萬分,“愛心茶攤”已擺了6年,如今女兒們都擔心老人是否還能干得了這些重活,而勸說他們不要再擺了,均被老人一口回絕,“我們夫妻倆一定會把這個匯聚著眾多愛心和暖流的免費茶攤辦下去。”(記者 吳寧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26永安舉辦“心系學子 情暖燕城”愛心助學見面會
- 2014-12-26微信公眾號竄改受捐人賬號 愛心人士莫上當
- 2014-12-26上杭“慈善愛心屋”讓特困群眾溫暖過冬
- 2014-12-25衣暖人心 愛心捐贈
- 2014-12-25長泰供電公司開展“微心愿”圓夢公益行動傳遞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