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舒適便利
城市環境是一座城市創建成果的最直觀體現。廈門著力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城市主干道、重要節點、旅游景區和夜景工程等綜合景觀改造多層次開展,溪流整治、環湖綠廊、自行車道等一大批生態提升工程全方位鋪開。在建地鐵期間,廈門堅持道路施工“占一補一”原則,最大限度減小施工影響。實行錯時上班制,提高路面見警率。加快交通節點破解,提高車輛通行能力。新增優化公交線路78條,更新公交車423臺,增投出租車400部。就業和社保同步發展,全年新增就業18萬人,率先將本市應屆職校畢業生和隨軍家屬列入創業扶持對象,補貼標準全省最高。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2838元,居全國前列。啟動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4895套。
社會環境>>安全穩定
廈門在全國率先開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未成年人社會救助保護、救急難工作等試點,獲批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371個社區、村居建成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網上綜合防控體系日益完善,網絡安全管理近五年來年度綜合考評連續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安全生產保持平穩態勢,獲評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一等管理模范城市。全市治安防控體系基本形成,專項打擊行動及時有力,刑事案件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綜治工作站、警務室、治保會、調委會等基層綜治組織進一步健全,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基本實現全面覆蓋。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藍天、碧水、綠色、寧靜、潔凈”五大環保工程,如今早已為廈門人所津津樂道。透過這一系列重大工程,不難看出近年來廈門加快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各個區持續優化城鄉生態環境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14個鎮(街)已有翔安區大嶝街道和新圩鎮、同安區汀溪鎮和蓮花鎮等4個鎮(街)通過了國家級生態鎮命名。當前,廈門明確將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市政交通走廊控制帶、50米等高線以上山體等生態敏感區劃定為禁建區。接下來,廈門將劃定981平方公里的生態控制線,形成山區的綠色生態屏障和近海的藍色海洋生態屏障,并全面推進長達848公里的綠色慢行系統的建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16整治彈窗實為網絡文明加碼
- 2014-12-16文明旅游是道全民考題
- 2014-12-15鯉城區貿促會積極組織企業共創文明城市
- 2014-12-15晉江:啟動精細化管理專項行動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 2014-12-15廈門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力爭建成全市誠信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