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迎來的2014年12月13日,是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0日《中國國防報》報道,作為當年大屠殺的發生地,南京市早已積極行動,組織有關史學專家編寫印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組織南京中小學校學生學習閱讀,重溫歷史,不忘國恥,立志報國。黨和國家領導人13日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國家公祭儀式。
《公祭讀本》不但中小學生要閱讀,我們成年人更應當帶頭閱讀,好好補上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這一課。1978年初本人到南京讀大學,4年中從沒聽說有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活動,爬過中山陵、石頭城、紫金山、棲霞山,就是不知道哪里有南京大屠殺的遺址可以參觀,學校從沒組織過這方面的活動,僅僅是瞻仰了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碑。雖然知道南京這座城市曾經發生被日本人大肆屠殺30萬人這個極其殘酷的歷史事件,但是作為理科生,學業上沒必要,本人也不曾去圖書館查閱南京大屠殺的史料。與同學的談論中,與南京市民偶爾接觸中,感覺南京市民大多數是外來人口,南京大屠殺把這個城市變得千街人無影,萬巷鬼有聲。直至畢業離開南京20多年后,我讀到了《拉貝日記》,才對南京大屠殺事件有了真切而痛徹的感受。
好了傷疤忘了痛的健忘民族,不會有強大與平安的未來。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誰也不能忘記,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同胞慘遭殺戮,制造了震驚中外、滅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1994年12月13日,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57周年祭日,南京各界第一次在紀念館舉行悼念30萬遇難同胞的紀念活動,順應了全體南京市民的強烈愿望。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順應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愿望。國家公祭表達了國家意志,國家意志就是代表了全體國民的意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15上杭實驗小學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系列活動
- 2014-12-15塵封77年的愛情:國家公祭日直播 她為丈夫點香祭奠
- 2014-12-15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楹聯、詩詞作品選登
- 2014-12-14習近平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