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灶社區開展的居民活動有聲有色。
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 林世雄)穿行于思明區梧村街道文灶社區,紅葉石楠、紅花檵木、金森女貞等灌木搭配相得益彰,帶來別樣的美感;鳥兒在枝頭歌唱,身旁那翩翩起舞的蝴蝶,構筑了一道道靈動的風景線;鄰里間你來我往,笑臉相迎,融洽幸福的氛圍充盈在空氣中……
近日,文灶社區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榮譽稱號,廈門僅有四個社區獲此殊榮。正如文章開頭描述的情景,和諧,早已是文灶社區的代名詞。
作為連續兩屆獲得這個稱號的文灶社區,并沒有采用簡單、生硬、機械的方法進行和諧社區創建,而是通過創立“一支一特”、黨代表工作室等多個服務民生的黨建品牌,讓每位社區居民都自覺融入創建和諧社區中。面對社區和諧帶來的幸福生活,他們說。
關鍵詞:全市率先黨建聚民心,溫暖全社區
早上7點50分,老趙對著鏡子理了理已經一絲不亂的頭發,仔細用透明膠帶粘去衣服上細小的毛屑,接著,認真佩戴好治安巡邏的袖章,“8點整剛剛好”。一邊說著,老趙一邊大步走出家門。
“他每次都很準時。”老趙老伴兒對記者說,“退休后,老趙就加入了社區治安巡邏隊,和其他老黨員一起每周進行至少兩次的治安巡邏。充實得不得了。”
老黨員治安巡邏隊是文灶社區黨委下屬6個黨支部中的一支而已——文體黨支部負責社區所有文化藝術活動,開拓社區居民文體活動渠道;治安巡邏定期在社區里排除安全隱患;每當有新政策,科普宣傳黨支部就及時地進行宣講普及;幫扶幫困黨支部具有針對性,弱勢群體是關愛的重點人群;鄰里間如有矛盾無法協調,調解幫教黨支部就會出現,充當“和事佬”;普法教育黨支部則是將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將法制融入每位居民意識中。
這樣“一個支部一種特色”的黨支部,不僅為社區黨員們搭建了各施所長的平臺,還方便了社區居民,讓他們有針對性地尋求幫助。
2013年6月,文灶社區又設立了黨代表工作室,包括3名黨代表,1名聯絡員。工作室實行輪值定期接訪和隨機走訪制,建立接待來訪處理制度和監督考核機制,通過書面考核和回訪考核兩種形式,確保居民群眾來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事實上,“一支一特”只是文灶社區眾多創新之舉的一個縮影。該社區在打造“黨委核心作用突出,社區工作一流,居民群眾滿意”的精品社區方面,推出了不少全市率先的舉措,帶動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近年來,社區先后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社區”等近百項榮譽。
2005年3月,文灶社區成為廈門市首個成立社區黨委的社區,2008年8月又在全市率先完善了“一站式”服務,為居民提供更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2009年6月,率先作為廈門市社區黨委換屆直選試點單位;率先在全市開創社區工會聯席會制度;2012年9月推行的社區網格化及黨建網格化管理,更是讓社區的管理工作煥發出新的活力。
關鍵詞:貼心人民意放首位 服務質量高
“我愿意以房養老,但也想給自己要個保障。希望在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由政府幫助我住進養老院并處理其百年之后的喪葬事宜。”日前,社區居民劉女士來到社區民意傾談室,向工作人員反復重申她的問題。
工作人員在時刻關注廈門以房養老政策出臺情況的基礎上,向多家銀行和保險公司進行了咨詢,當得知目前暫無此方面的具體業務可供辦理后,工作人員陷入了沉思:劉女士是名孤寡老人,如果直接拒絕她的請求,劉女士一定會陷入焦灼。
為此,社區工作人員一方面幫助劉女士申請失獨家庭補助,使她在日常生活上有保障。另一方面,工作人員常常走訪慰問,與劉女士拉家常,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疏導悲傷情緒,幫助她重新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卻幫助了近百人解決了煩惱。2006年8月,文灶社區在全市首創了“民意傾談室”后,這個小小的房間便成了居民群眾信賴的“貼心人”。“民意傾談室”邀請廈大教授、人大代表、律師等專家擔任顧問,為居民群眾消除煩惱,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2009年3月,“民意傾談室”又增設了“心理減壓室”,相關專家每周定期到社區坐診,為前來傾訴的群眾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8年來,共接待了100多人次來訪。
和諧社區,就是要要把居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為此,文灶社區在各項硬件建設上配備齊全,文體活動室、健康小屋、綠色網吧、圖書閱覽室等實行免費開放,極大方便轄區居民群眾。在服務程序上,社區實行“一次性”告知制,規范各個環節的辦事程序,讓前來辦事的居民群眾“少走彎路”。此外,為了方便“上班族”居民群眾辦事,社區還設置了“黨團員延時服務崗”,每天推遲一小時下班,將“以人為本”落實到具體的服務細節上。
關鍵詞:單位共建拉開和諧網,人人都參與
“黨員幫扶基金”是文灶社區在全市首創的黨建品牌,倡導社區黨員每人每月帶頭至少捐出一元錢,用于幫扶困難黨員、特困群眾等。目前,共收到捐款17萬多元,先后幫扶382人次,發出幫扶金14萬多元。
殘疾人員小謝是“黨員幫扶基金”眾多受益者之一。她的母親是殘疾人,父親靠著打零工維持生計,社區得知小謝一家的困難后,立即啟動“黨員幫扶基金”,為他們解決經濟困難,還時常走訪慰問。去年小謝的母親過世,為了幫助小謝更好地融入社會,社區還推薦她參加街道殘疾人援助中心培訓技能,讓她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
文灶社區黨委書記王瓊珍說:“社區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積極與共建單位互動,為居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
于是我們看到,廈門市委統戰部定期與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市工商聯捐助物資援助困難戶、思明區人社局支部多次參與社區黨員義務奉獻日活動,并踴躍為“黨員幫扶基金”捐款及與貧困學生結對幫扶;廈大社會系的研究生每周三都會到社區為居民進行心理咨詢、民盟思明科技支部經常到社區為孤寡老人、殘疾人義診并免費送藥上門;廈門九中與社區青少年開展暑期團隊心理拓展訓練活動;區圖書館、法院、檢察院、廈門古龍進出口公司;廈門金海峽高級財會培訓中心、廈門慈善門診等與社區經常開展志愿者活動。
這樣人人參與的和諧建設,不僅增強了社區整體凝聚力,還提升了外界對社區的認同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02仙游楓亭鎮創建省級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鎮
- 2014-11-27長汀入選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 為全省首個
- 2014-11-25寧德市12所中小學上榜省中小學示范圖書館學校
- 2014-11-21廈榮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 基本實現居家養老
- 2014-11-18福安市新命名一批農村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