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雙溪風光。
美麗軍營村的一角。
蓮花國家森林公園。
古龍生態工業園區。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葉文彬 葉秋碧 楊心亮 圖/通訊員何東方)同安區是廈門市最大的行政區,擁有最為悠久的人文歷史、森林覆蓋率、水資源和地熱資源等全市第一。在創建國家級生態區過程中,同安區立足北部生態區、中部老城區、濱海新城區等三大功能區的實際,持續推進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林業、環境基礎設施、生態旅游、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文化等七大建設工程44個子項目。共投入生態區建設資金212.97億元,截至2014年6月,所轄的六個鎮均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命名,轄區內的70個村已先后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
保護廈門的水源生命線
在創建生態區過程中,同安特別注重水資源的保護,率先在全省建立飲用水源生態補償機制,全面啟動生豬退養、水流域綜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連片整治等工程
提升水質
2010年-2014年7月,轄區共投入12.47億元完成同安污水處理廠二期、汀溪污水處理站、蓮花污水處理站、河道清淤截污工程及配套污水管網建設。目前,日處理能力10萬噸、服務面積70平方公里的同安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配套建設的污水管網總長度136.996千米,大大提高了城市污水截留量和集中處理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1.84%。為保障群眾的飲水安全,累計投入1.57億元,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和山區、半山區人飲工程,解決84個村(居)36482戶,共15.8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和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均達100%。
據了解,廈門十大水系中有四大水系分布在同安區,保護好同安的青山綠水就是保護好廈門的水源生命線。
2012年10月,同安汀溪半嶺村的水資源連片整治項目就已竣工驗收并投入運行,村中建起了11個小型污水處理點,村民所排出的生活污水全部被集中排進污水管道中,集納到污水處理點進行處理。改變了以往生活污水隨便外排,靠天烘干的局面,現在路上不見生活污水,也不會臭了,房前屋后變美了,蚊子和蒼蠅也少了。
據悉,為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同安區早在2012年就對汀溪水庫上游的造水、五峰、汪前、前格、半嶺5個行政村水資源連片開展整治工作,并通過驗收,第一批5個村投資約1300萬元,建設獨立污水處理設施52個,日污水處理能力約500噸。去年,該區開始對祥平街道的祥橋、鳳崗、蕓溪等6個村(居)的污水納管引入同安污水廠處理。今年又在蓮花鎮、汀溪鎮的6個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回用工程建設,日設計處理能力為745噸,總投入為1200萬元,均已建成投入使用。配套“美麗鄉村”的建設,組織實施五顯垵爐村、蓮花軍營村、白交祠村、鳳南南山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年內可建成投入使用。該區擬用3-5年時間分期分批完成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建設。
同安區還不斷加大轄區河流水系污染整治力度,啟動了官潯溪中上游河道、西源溪下游河道、西洋溪河道、烏涂溪中上游河道等治理工作;健全生活垃圾收集運轉體系,嚴查露天焚燒、亂排亂放問題的發生,確保全區所有生活垃圾、滲濾液全部得到妥善處理。
行動
生豬退養全面啟動
為有效保護生命水源,同安區下大力氣于2013年全面啟動了生豬退養工作,截止2014年至10月30日,區財政已投入2.9億元,共退養生豬642116頭,拆除豬舍1321813.41平方米。預計兩年內將全面完成生豬退養,徹底消除畜禽養殖污染水資源的問題。在推進生豬退養工作的同時,同安區還在全省率先建立飲用水源生態補償機制。在飲用水源匯水區內的12個行政村實施貨幣補償、政策補償、科技扶持等多層面、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政策。從2012年起在汀溪水庫匯水區內的12個行政村全面實行生豬退養,一次性發放退養經費6390萬元;退養后按規定沒有再養殖的,政府每年每人給予發放1300元的生態補償金,并隨廈門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提高進行調整,補償時限20年(2012年8月1日-2032年7月31日);按失地農民待遇辦理養老保險,及按照廈門醫療保險相關規定參保。
打好生態牌,發展林下經濟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同安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生態農業、生態林、生態旅游,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休閑旅游
同安區緊密圍繞“山海林泉,古韻同安”的旅游發展戰略,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打造“溫泉康體養生旅游產品”、“古城文化體驗產品”、“山水生態休閑產品”、“濱海休閑產品”、“工業旅游產品”五大核心旅游精品,培育了16個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同安區已成為閩南地區最佳的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來,全區旅游經濟增長勢頭良好,2013年共接待游客554.80萬人次,同比增長19%,實現旅游總收入13.85億元。
鷹君藥業在蓮花山擁有1200畝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已建設500畝林下仿野生附生種植基地。
鷹君藥業負責人章明旺介紹,將汀溪、蓮花鎮的農戶拉攏過來,以“企業+農戶”的模式擴大鐵皮石斛種植規模,預計將達3000多畝。鷹君藥業提供鐵皮石斛幼苗,讓農戶們移植到自家的龍眼樹上,他們公司的技術員提供上門指導,等到鐵皮石斛長大了,公司負責收購,帶動農戶們一起創收、增收。未來基地還將建設成為林下種植、生態養殖、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生態發展模式。
據了解,目前,同安區的林下經濟已呈現遍地開花的喜人景象。汀溪鎮半嶺村與廈門綠為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林下種植山蘇,大棚育苗等;前格村與廈門坤靈藥用植物種植合作社達成合作意向發展鐵皮石斛,現正在進行土地平整,古坑村引進永源康家庭農場種植金線蓮和石斛,已建成種苗馴化棚,開發出金線蓮原草干品、金線蓮茶等系列產品。
行動
加快發展生態農業
同安區加快發展生態農業,大力發展市場競爭力強的名、特、優、稀、新品種,加快推進“有機、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的申報認證工作。培育壯大郭山紫長茄、褒美檳榔芋、三秀山水果玉米、白交祠地瓜、小坪芥菜、汪前巖蔥、蓮花名古山臍橙、菌春食用菌、上陵牛蛙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色品牌;培育一批頗具潛力和發展優勢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目前,同安區已形成1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7個“一村一品”專業村、362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注冊98件集體商標,促進農產品生產企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持續推進發展生態林業建設,重點實施了9882畝生態風景林建設工程。著重對蓮花國家森林公園、北辰山景區、竹壩景區、西山巖景區、郭山景區等重點部位的劣質林分實施林相改造,2013年造林綠化面積7463畝,完成省、市下達造林綠化任務的103.7%,全區森林覆蓋率52.40%。加快一大批環保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工程的建設,2010年—2013年,轄區環境保護投資累計達28.25億元,占當年GDP的比重均超過3.50%。
堅持“工業立區、生態強區”
同安率先建立了環保、公、檢、法、司聯合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聯席工作會議制度,重拳治污,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優化
治污減排
同安區圍繞重金屬、化工、畜禽養殖等重污染行業,全面加強對涉鉛、涉汞、電鍍及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的查處力度,實施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措施,抓好重點行業、污染大戶和示范工程。2014年1-10月,共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54起,處罰款163.6585萬元,對6起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已移送司法機關立案查處。強化重點行業污染防治,2010年以來,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逐年削減,每年都圓滿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減排任務,2013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2.31千克/萬元(GDP)、二氧化硫排放強度0.66千克/萬元(GDP),均不超過上級下達的總量控制指標。
一到古龍生態工業園,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的近6萬口醬缸沖擊你的視覺,一股醬油芳香撲面而來,安靜、舒適的環湖休閑區,一派綠樹成蔭、波光粼粼的景象隨即呈現在眼前。據了解,這里有草地4萬多平方米,植樹6萬多株,100多個品種;東西南北四個人工湖,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
這么大規模的綠化和精致美觀的水體設計,這當中藏有怎樣的奧妙呢?原來這一切都得益于“中水回用”。
據廈門古龍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公司以“廠在林中,林在廠中”為工業園設計原則和總體目標,全力打造生態工業園,投入1500多萬元建成日處理污水量4607m3污水處理站一座,并配套200m3/h的中水回用系統。處理后的中水主要用于園區的綠化、道路清洗、沖廁及2.1萬平方米人工湖景觀用水等,年中水回用量約60萬噸。園區里有個節水“機關”——污水處理站,這里集中了工業園的生產、生活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和中水處理之后,所有廢水全部達到了景觀用水標準。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污泥滅菌后作為園區里的綠化用有機肥,實現了工業廢水零排放。而事實上,在這些工業廢水流進污水處理站之前,已經在生產線上進行了多道循環,真正達到“物盡其用”,實現了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完美統一。
據了解,同安區始終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堅持“工業立區、生態強區”,實施“綠色工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全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66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行動
大力發展生態工業
同安區域發展規劃環評于2011年6月27日獲得批復,通過規劃環評轄區內所有的工業園區均有了明確的發展導向。先后投入32億元,建成同安工業集中區、廈門輕工食品園兩個百億產業園區。三次產業結構從2012年的6.0∶54.7∶39.3調整為2013年的5.4∶54.3∶40.3。工業基地從10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以食品醫藥、現代照明、水暖廚衛、機械制造為代表的四大產業集群持續壯大,2013年四大主導產業產值增長9.7%,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的60.8%。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02家,實現工業產值417.98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89%。目前全區共有節能和循環經濟示范企業27家;58家企業已開展清潔生產審核;2012年按時拆除了水泥粉磨企業15條落后生產線、224萬噸產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7長汀入選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 為全省首個
- 2014-11-26第二屆“生態文明與法治保障”研討會昨日召開
- 2014-11-24南靖推出生態文明建設問責機制
- 2014-11-06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實踐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啟示
- 2014-10-30清新福建 生態八閩——福建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