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雙溪風光。
美麗軍營村的一角。
蓮花國家森林公園。
古龍生態工業園區。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葉文彬 葉秋碧 楊心亮 圖/通訊員何東方)同安區是廈門市最大的行政區,擁有最為悠久的人文歷史、森林覆蓋率、水資源和地熱資源等全市第一。在創建國家級生態區過程中,同安區立足北部生態區、中部老城區、濱海新城區等三大功能區的實際,持續推進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林業、環境基礎設施、生態旅游、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文化等七大建設工程44個子項目。共投入生態區建設資金212.97億元,截至2014年6月,所轄的六個鎮均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命名,轄區內的70個村已先后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
保護廈門的水源生命線
在創建生態區過程中,同安特別注重水資源的保護,率先在全省建立飲用水源生態補償機制,全面啟動生豬退養、水流域綜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連片整治等工程
提升水質
2010年-2014年7月,轄區共投入12.47億元完成同安污水處理廠二期、汀溪污水處理站、蓮花污水處理站、河道清淤截污工程及配套污水管網建設。目前,日處理能力10萬噸、服務面積70平方公里的同安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配套建設的污水管網總長度136.996千米,大大提高了城市污水截留量和集中處理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1.84%。為保障群眾的飲水安全,累計投入1.57億元,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和山區、半山區人飲工程,解決84個村(居)36482戶,共15.8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和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均達100%。
據了解,廈門十大水系中有四大水系分布在同安區,保護好同安的青山綠水就是保護好廈門的水源生命線。
2012年10月,同安汀溪半嶺村的水資源連片整治項目就已竣工驗收并投入運行,村中建起了11個小型污水處理點,村民所排出的生活污水全部被集中排進污水管道中,集納到污水處理點進行處理。改變了以往生活污水隨便外排,靠天烘干的局面,現在路上不見生活污水,也不會臭了,房前屋后變美了,蚊子和蒼蠅也少了。
據悉,為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同安區早在2012年就對汀溪水庫上游的造水、五峰、汪前、前格、半嶺5個行政村水資源連片開展整治工作,并通過驗收,第一批5個村投資約1300萬元,建設獨立污水處理設施52個,日污水處理能力約500噸。去年,該區開始對祥平街道的祥橋、鳳崗、蕓溪等6個村(居)的污水納管引入同安污水廠處理。今年又在蓮花鎮、汀溪鎮的6個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回用工程建設,日設計處理能力為745噸,總投入為1200萬元,均已建成投入使用。配套“美麗鄉村”的建設,組織實施五顯垵爐村、蓮花軍營村、白交祠村、鳳南南山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年內可建成投入使用。該區擬用3-5年時間分期分批完成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建設。
同安區還不斷加大轄區河流水系污染整治力度,啟動了官潯溪中上游河道、西源溪下游河道、西洋溪河道、烏涂溪中上游河道等治理工作;健全生活垃圾收集運轉體系,嚴查露天焚燒、亂排亂放問題的發生,確保全區所有生活垃圾、滲濾液全部得到妥善處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7長汀入選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 為全省首個
- 2014-11-26第二屆“生態文明與法治保障”研討會昨日召開
- 2014-11-24南靖推出生態文明建設問責機制
- 2014-11-06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實踐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啟示
- 2014-10-30清新福建 生態八閩——福建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