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談創建〕
?
武平縣委書記 王建生:
著力“五個提升” ?促進全面發展
?
近年來,武平縣圍繞建設實力、宜居、幸福“三個武平”的目標,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把創建全國文明縣城作為提高縣城綜合實力的重要載體,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著力“五個提升”,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合理規劃,著力品位提升。確定以增強城市集聚輻射功能、吸引內陸地區資源要素、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東西延伸、南北拓展”文明城市創建規劃,著力打造閩粵贛邊縣域中心城市。硬件方面,合理規劃建設道路、廣場、公園、水景、綠地等基礎設施;軟件方面,通過開展城區“六亂”整治、倡導“四歸”等措施,有較克服縣城容量小、承載力不足、交通擁擠堵塞、環境衛生保持難等問題,實現縣城“量”的擴張,拓展縣城發展框架,縣城面貌初步實現了“綠、凈、美”,縣城功能不斷邁向“便、捷、優”。
二、深化宣傳,著力內涵提升。邀請專家學者、道德模范等就理想信念、革命傳統、責任意識、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開展專題講座,對干部群眾進行培訓、宣導。在市民中心設立“道德講堂”總堂,各級文明單位、鄉鎮、學校、社區均開設“道德講堂”活動,有力增強市民的道德素養和文明意識。開展推薦評選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活動,以道德模范為原型拍攝微電影,編印公民道德教育系列叢書,舉辦身邊好人好事與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報告會,樹立道德標桿,弘揚社會正能量。開展“行德送福工程”活動,鼓勵先進人物依據自身能力和特長參加公益活動,帶動身邊人“學好人、當好人、做好人”。出臺《武平縣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實施辦法》,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慰問、結對幫扶等方式,著力解決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樹立“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
三、構建網絡,著力基礎提升。文明城市創建,重在基層基礎。構建學校德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未成年人德育網絡,著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基礎工程。三年來,投入2.6億元,完成全縣中小學校安全工程建設;建設縣青少年宮、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科技館等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場所,并將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運轉、維護和開展公益性活動的經費納入縣政府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投資40萬元建成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組建了一批心理健康輔導志愿服務隊伍,提供公益性、專業化的的心理健康輔導、心理評估及心理教育培訓服務;承建了4所鄉村學校少年宮,自建了13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實現了縣域鄉村學校少年宮全覆蓋。
四、城鄉共建,著力整體提升。以全國文明縣城創建為龍頭,全面開展全國優秀旅游縣、全國金融生態縣、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縣的“八城聯創”活動。開展“文明鄉鎮競賽”活動,將“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道德講堂、“文明餐桌”行動、網絡文明宣傳志愿服務等內容納入競賽活動,并對全縣17個鄉(鎮)進行競賽活動考評,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村級組織建設考核體系。開展“七項共建”活動,文明單位對文明村(居)在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陣地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幫扶。
五、志愿服務,著力活動提升。志愿服務工作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方面。武平縣出臺了《進一步壯大志愿者隊伍工作方案》,截止目前,已組建志愿服務隊175支,志愿者注冊人數達到7908人。建立網絡文明傳播志愿服務隊,當前注冊志愿者200余人,參與中國文明網、文明風網、文明閩西網、武平人論壇等主流網站討論。發動“身邊好人”加入了福建好人微博群,通過QQ群、微博發貼等方式向網民發送正能量,不斷推進網絡文明健康發展。扎實推進志愿服務示范站建設,在城區各社區(小區)、廣場(公園)、長途汽車站、二級達標醫院、學校、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和敬老院等設立了19各志愿服務站(點),為志愿者開展活動搭建了活動平臺。廣大志愿者圍繞服務社會,結合“我們的節日”,廣泛開展送溫暖、文明交通勸導、無償獻血、扶助殘疾人、關愛農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縣心理健康志愿服務隊、武平供電公司“微笑之星”志愿服務隊等做法在福建電視臺《福建志愿者》欄目專題播出。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創建文明縣城是時代的要求,民眾的愿望。武平縣將不斷深化創建活動,堅持為民創建,創建為民,加強建設,優化環境、科學管理,進一步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樹立武平良好形象,打造武平文明品牌,爭創新優勢,實現新發展。???????????????????????????? ??(編輯:游立華 鄭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