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設〕
?
廈門市扎實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
廈門市在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緊緊圍繞提升市民文明素質這一重要著力點,大力開展道德建設,市民素質不斷提升,社會風氣進一步改進。
一、道德教育內化于心
利用各種載體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宣傳教育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入腦入心,是提升市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的重要手段。一是利用主渠道、主陣地開展宣傳教育。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干部、教育市民,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把文明之道向群眾講清楚、道明白。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組織開展“文明路上不止步”全市大討論,在市屬各媒體開辟“構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等專欄20多個。制作“譜寫文明城市新篇章”電視專題片、“文明城市文明有我”、“愛讓廈門更和諧”等系列公益宣傳片在電視各頻道反復播放,廈門電視臺“道德講堂”、廈門電臺“走進文明城市”三年來共播出300多期。特別是我市開展的“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在刊播數量、質量、覆蓋面上始終走在全省前列,為弘揚正風正氣營造了良好氛圍。中央文明辦“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作品集《詩畫中國夢》新書發布會在廈門舉行。二是建設道德講堂。在全省率先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全市900多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實現道德講堂建設全覆蓋,成為了弘揚傳統美德、傳遞道德正能量和群眾自我教育的新平臺。在全國首創校園道德講堂德育新形式,結合學校班會隊會,運用道德講堂模式,以學生自我宣講、交流感想、踐行美德為主要形式,通過系列活動流程,引導學生學習道德模范,感悟道德文化,激發道德自覺,踐行道德規范,做有德之人。目前,校園道德講堂在全市各中小學校普遍開展,初步取得“班班建設道德講堂,生生學習古今賢德,人人爭當美德少年”的活動效果,2013年,在全國文明辦主任培訓班上介紹活動經驗。開展“廳堂懸掛家訓”活動,在全市征集優秀家風、家訓作品,組織家訓書法作品征集活動,向省選送家訓書法作品400余條(幅)。
二、道德實踐外化于行
道德建設重在行動,重在實踐。除了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積極探索誠信建設制度化,大力開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節儉、文明網絡傳播等行動外,十分注重堅持用豐富的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市民。一是每年組織開展“和諧鄰里節”活動,以市民文明規范、道德模范故事、創建文明城市知識等為題材,通過答嘴鼓、相聲、小品、歌舞等多種形式,深入街道社區、村鎮進行巡演,3年來深入社區(村鎮)50余個、吸引200余萬市民群眾參與。二是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傳統節日,通過解讀民俗文化、組織經典誦讀、開展民俗競技活動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市開展的“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做法在中央文明辦“我們的節日”工作座談會上作經驗介紹,承辦的“2013我們的節日·春節”《中華長歌行·廈門篇》電視節目獲評全國電視春晚最佳作品。三是常年開展“廈門市經典誦讀節”活動,組織開展百場閱讀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軍營活動,在全市掀起了學經典、誦經典、傳經典的熱潮。中央文明辦來廈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專題調研,并給予充分肯定。《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對廈門市開展經典誦讀情況進行了采訪報道。組織開展“和諧鄰里節”、“我們的節日”、“經典誦讀”活動被收錄全國《精神文明創建案例選編》。四是延伸拓展嘉蓮街道首創的“愛心超市”,逐步探索建立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多方受益的學雷鋒平臺,在實踐中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把“愛心”主題做成系列,包括愛心超市、愛心網校、愛心餐桌、愛心課堂、愛心門診、愛心基金,形成了“愛心聯動”大品牌。2013年2月,“愛心廈門”建設經驗在第十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向全國推介。
三、典型引領實化于做
典型引領是道德建設一個行之有效的做法。通過選樹先進典型,引領帶動市民群眾講道德、做好人、強素質。一是發動群眾挖掘典型。以“發現最美廈門人,宣傳最美廈門人,爭做最美廈門人”為重點,積極組織參加全國(省)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選樹活動,大力開展評選表彰“廈門市道德模范”、“身邊好司機”、“十佳好鄰居”、“十佳好婆媳”、“十大好母親”、“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等先進典型。開展“我評議、我推薦身邊好人”活動,發動市民挖掘身邊的凡人善舉,說說“我的好鄰居”、“我的好母親”、“我的好媳婦”等身邊的感人故事,激勵人們爭做“平民英雄”。二是廣泛宣傳推介典型。開展百萬市民道德大教育活動,組織全國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承辦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舉辦60余場“廈門市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和百場道德模范進高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中小學校巡講等,舉行“道德模范巡講網上行”、“道德模范系列訪談”直播、道德模范“微訪談”、“名博連線道德模范”等活動。參與組織蓋軍銜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在廈門市機關單位、高校、企業、街道社區開展巡講,并到全省各地作巡回報告,產生強烈反響。將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制作成燈箱宣傳牌,形成了獨特亮麗的“好人一條路”。三是關愛扶持典型。落實省文明辦關心關愛道德模范系列舉措,努力為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送溫暖。成立“廈門好人基金”。系列關心關愛措施,在社會上營造了“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2012年以來,涌現出劉麗、何祥美、“張涵三兄弟”等5名全國道德模范和2名提名獎,馮鴻昌等9名福建省道德模范和提名獎,有31人榮登“中國好人榜”、57人榮登“福建好人榜”。在先進典型的引領和帶動下,近年來,公交車主動讓座、熱情為陌生人指路、義務獻血、拾金不昧等凡人善舉成了廈門一道亮麗的風景。
(供稿:廈門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