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討會發言材料
????省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 陳樺:
回顧創建歷程? 總結創建經驗? 探索創建規律
?
三明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從治理“臟、亂、差”入手,持續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 “滿意在三明”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1982年,時任省委常務書記的項南同志總結了三句話:三明三明,為了人民;三明三明,精神文明;三明三明,大放光明。1984年,時任中央“五四三”活動委員會常委、中宣部顧問的廖井丹同志為三明題詞:“重來三明市,再登麒麟山,別來不過七百日,城市人民面貌大改觀。惟愿其努力,創造新經驗,把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推向新階段”。同年,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三明召開,發出了“全國學三明、三明學全國”的號召,揭開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序幕,三明市成為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發祥地之一,成為創建文明城市的搖籃。上世紀90年代,李瑞環、喬石、宋平、丁關根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后蒞臨三明考察指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李瑞環同志為三明總結了“好在共建、貴在堅持”的經驗,丁關根同志把三明經驗歸結為“重在建設,持之以恒;工作扎實,創新深化;群眾參與,團結協作;為國為民,無私奉獻”。1993年,全國首次文明辦主任座談會在三明召開,肯定了三明“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建設”的經驗。
三明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是在我們黨拔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的群眾創造,是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執政理念的生動實踐。30年來,三明精神文明創建有幾點特別可貴:
一是持之以恒、一以貫之。精神文明建設是精神領域的建設,不管是立德樹人、還是以文化人,都不像蓋高樓、建大橋那樣立見成效,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抓工作不能“雨過地皮濕”、“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需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需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堅持不懈,久久為功。30年來,歷屆三明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帶領全市干部群眾,一任接著一任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城市創建雙豐收;從“五講四美三熱愛”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形式、內容、機制因時而異,但服務大局的本質不變,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目標不變。正是這種堅持,打造了“滿意在三明”、“共建聯創”等一批品牌活動,取得了連續五屆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的成績。
二是求真務實、不斷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的是思想、精神,是道德、風尚,不像物質文明那樣直觀、形象,工作中容易空泛,容易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掃掃地、種種樹上,停留在喊幾句口號、掛幾條標語、搞幾場活動上。三明市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虛功實做,以“三優一學”為主要內容,即創優質服務、創優美環境、創優良秩序和向雷鋒等先進人物學習,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崗位、文明樓院和文明之家等群眾性活動,把思想、道德、觀念等無形的東西融入到辦實事等有形的載體中,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化軟任務為硬指標,實現了從“整治”向“建設”的轉變,使思想道德教育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載體。這是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取得實效的重要原因。
三是依靠群眾、利民惠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群眾是主角、是主體,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還是評判者。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讓群眾受益,才能聽得見群眾意見、看得見群眾需求、經得起群眾監督,也才能得到群眾認可、吸引群眾參與,創建活動才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當年,三明市領導提出“做城市人民的后勤部長”,繼而深入開展“滿意在三明”系列活動,把落腳點從“滿意在車間”、“滿意在班組”、“滿意在公交”、“滿意在公園”等一個個點,逐步拓展到“滿意在機關”、“滿意在窗口”、“滿意在社區”、“滿意在鄉鎮”等一個個面,把活動的內容從優質服務、優良秩序、優美環境逐步提升到以人為本、軟硬環境兩手抓,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購物難、如廁難、住房難、娛樂難等一批實際問題,群眾對創建活動的滿意度、參與創建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升,群眾在參與、踐行中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實現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性循環。
當前,福建正處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總結、宣傳、推廣三明經驗,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對全省上下凝聚人心、復興筑夢具有重要意義。剛剛閉幕的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對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力爭2018年前后全省經濟綜合實力邁上一個新臺階的目標任務。實現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必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更好地凝聚共識、廣泛集聚力量,引導全省干部群眾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努力奮斗。二是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重要意義。精神文明創建的歸宿點是為群眾服務,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這與我們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完全一致的。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題中應有之義,它將進一步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
希望三明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新的起點,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揚光大三明經驗,推動經濟發展與文明城市創建再上新臺階。希望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加強對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領導,創造性地學習三明經驗,不斷深化創建活動,使精神文明建設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群眾相連,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要更加注重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德鑄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文明創建的根本任務和核心主題。要更加自覺地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文明創建中,針對當前精神文明創建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形式和社會治理模式,提高文明創建的實效性。要著力在普及宣傳教育上下功夫,運用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的方式,使之入耳入腦,扎根心靈;在結合融入上下功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城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建設的各個方面,融入到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全過程,不斷提高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的能力;在推動全民實踐上下功夫,創新活動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落細、落小、落實,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鮮活、更具體,不斷擴大覆蓋面。
二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激發基層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群眾是城市的主人,是文明創建的主力軍。要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依靠群眾深化文明創建活動,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虛心傾聽群眾意見,面對面與群眾研究創建思路、探討創建舉措,認真總結群眾創造的新經驗,使文明創建活動深深扎根于群眾中。要以群眾滿意作為文明創建的根本目標,堅持問題導向,腳踏實地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著力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讓群眾見到實效、得到實惠,讓群眾真心擁護、支持和參與。
三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培育人們的美好心靈和精神世界。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越深厚、文化氛圍越濃厚,群眾的精神境界就越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洗禮和提升。要把創建與育人、塑形與鑄魂有機統一起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和傳承好閩都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朱子文化等福建特色歷史文化的核心精神,保護和利用好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城市文化特色,提高群眾文明程度。要結合各地的自然環境、文化傳統、風土人情,推動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等道德實踐活動,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努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0年前,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的召開,開啟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序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和文化支撐。30年后的今天,我們紀念會議的召開,就是要繼往開來,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開創新局面;就是要通過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福建在新的征程上,不斷提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融合發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