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王立東:
找準新的歷史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著力點
?
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是全社會的重要工作,多年來我們矢志不移、全力以赴,取得了多方面重要成就。這些成就,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具有歷史的意義,是中國從古老國家走向現代國家的重要助推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期,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形勢復雜,問題繁多,任務艱巨。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悉心研究,搞清楚未來應該主要側重的工作著力點,通過切實有效的工作方法構建建設實效。
一、全面兼顧、相互作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第一個理念一定是“全面兼顧”。“全面兼顧”就是在文明建設工作的整個系統上制定整體完整的規劃、追求終極效應。本文認為,這一全面兼顧的核心問題是:(1)要把文明建設各個點的工作規劃統一到終極效應上,力戒各“點”顧各“點”、各自為政,否則就會各“點”搞各“點”的“形式”;(2)把各種建設工作的“形式”、舉措統一到終極效應上,所有的“形式”、舉措都專注于是否能夠形成最后的實際效應,否則就是單純停留于“形式”、舉措。
百姓在市面上時常會看到,某一個時間為迎接檢查,有關部門責令所有街鋪店面關門一天,露天菜市停止營業一天。這種形式就是僅屬單純形式,僅僅管一天的“建設”效果,過后一切歸零,對終極效應無任何關聯。而觸及人們思想、認識、素質的學習、教育“形式”,是具有心靈影響作用的,是關乎終極效應的;對于違章、破壞行為的懲處,是具有長期警示作用的,是關乎終極效應的。
二、重點強化、以點帶面。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上,我們已經有很長的時間過程,有多種多樣的工作方法,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具體形式,有了豐富的實際經驗。市面上的文明問題依然諸多,說明文明建設的效應實際上未能長久。問題何在?在于大量的具體工作始終未能觸及根本;這個根本就是人的思想觀念、內心意識。本文認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工作,需要盡快走向心靈深處。要把這件工作作為一個“點”,一個需要大力強化的重點,用這個點帶動全盤,促成整體。
如上所論,素質決定需求選擇、決定追求方式、決定行為效果。“內心”問題不解決,就是素質問題沒解決;素質問題不解決,就不會有需求選擇、追求方式、行為效果的改變,就依然是為單純金錢的需求而毫不避諱造假,就依然是為自己方便隨意扔垃圾、損害市面衛生。這一素質建設,須做的是思想建設工作。
對文明素質建設的思想認識培養,對文明素質建設的內心認同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已經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最應強化的重點工作,是帶動文明建設效應的重點工作!
三、杜絕虛假、力求真實。精神文明建設強調一切力求真實,第一,精神文明建設的目的在于構建社會文明,真實和誠信是社會文明的內涵之一,文明建設活動若存在虛假就違背了文明建設本身的性質;第二,文明建設需要群眾的支持和配合,文明建設活動若存在虛假就喪失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也就喪失實現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可能。因此,一切文明建設活動都應注重真實,杜絕虛假。
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有些時候、有些地方的文明創建工作事實上存在虛假,某些活動包含著虛假,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比如一些城市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刻意安排一些調查對象,引導調查人員朝著這些對象范圍走,是造假;一些文明建設活動受到媒體關注后,媒體采訪時,也有類似做法,也是造假,在社會上的影響都很壞。這種現象直接地對文明建設工作造成負向效果,最終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無法實現預期的目的。
這種現象的形成,往往是我們政府部門承辦的社會工作、社會活動存在“行政目的”,也就出現了不顧實效、“應付差事”的做法。因此,社會文明建設的一切工作、一切活動,都亟須降低“行政目的”,杜絕“應付差事”,扎扎實實貫徹真實的工作目的,才會見實效。
四、關注社區、深入基層。從目前一些學科對社會建設工作的研究看,社區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來看,要取得扎實有效的工作成效,做好基層社區的工作亦很重要。第一,社區是社會最基層層次,是社會民眾日常生活的區域,也是社會人群不分級別、不分職業、不分文化程度地集中聚集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做好人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精神文明建設也就進入了最基層的區域;第二,社區是人們的生活理念、思想觀點、行為方式最真實、最現實地展現出來、精神面貌最常態化的區域,在這個區域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能夠獲得群眾最真實的思想,能夠掌握群眾最真實的思想動態,能夠使文明建設工作與群眾的思想進行最好的對接、取得最好的成效;第三,社區是群眾聚集的基層區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入社區,思想道德教育進入社區,是建設工作最深入、最扎實、最普及的體現,是能夠取得最深入效果的體現。
讓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離開報紙和文件,離開政府宣傳平臺,進入社會最底層,創造最深入、最扎實的成效,關注社區、進入社區是必不可少、是更必要的方式。
五、重視檢查、有病必治。一切工作的成效離不開切實的檢查、考核。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持續多年,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級級,無所不在,實際上已經投入極大物力、財力,付出極大心血、精力,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隊伍已經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好形式、好方法。而做是重要的,查更是重要的,做過之后不檢查也就等于不做。在我們所面對的群眾整體素質還不高的現實情況下,在人們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人性弱點的情況下,及時的特別是真正認真的檢查,是務實,也是必須。檢查中發現問題要認真處理,發現疾病要認真醫治,才不會讓問題繼續存在,讓疾病繼續蔓延。
這一問題中,對“檢查”的重視很重要,它表明我們的工作不是走過場,不是一蹴而就;“檢查”得認真很重要,它表明我們的工作要實效,不是簡單應付。正如我們其他許多方面的工作一樣,我們不缺少各種各樣的條例、規章,不缺少宣傳、要求,但最終的實效狀況證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是造成管理不力、治理無效的根本原因。
六、普及道德、觸及根本。國家的法律是秩序,單位的紀律、規定是秩序,社會道德也是秩序,而且是更加深層的秩序。良好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修養是奉行法律、紀律的內在基礎,沒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修養,任何法律條文,任何紀律規定都不能受到認同和遵守。這是倫理學對道德作用的確認。
近些年各種場合、各個范圍出現的社會問題,無論大到貪官的貪腐,還是普通群眾的違章違紀,都有道德基礎問題。貪官貪腐是違反黨紀國法,但首先是因為其在道德上已經放棄了榮辱之心,放棄了自我約束之心,放棄了持守人格之心,才會在財富、性色面前無所顧忌;相反,一個人只要有一點榮辱感,有一點自我約束,有一點人格持守之心,既不會貪圖國家財富,也不會貪圖性色享樂。
因此,精神文明建設的最后支撐是社會民眾足夠的榮辱之心、自我約束之心、人格持守之心,一句話,是足夠的道德素養!未來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瞄準這一點,緊抓這一點,花大力氣、用好方法開展道德普及工作,使全社會每個群體、每個層次都具備足夠的道德素質,使文明行為成為民眾的自覺行動、自然習慣,才是真正意義、根本意義上的社會文明。
人類社會的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人類文明的發展永無止境,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永無休止。堅信中國的社會更好,堅信中國的未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