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壽生:用奉獻唱響贊歌
陽坊教學點原先叫陽坊小學,地處嵩溪鎮最偏遠最艱苦的地方,當地人俗稱這里為"高地",海拔1000多米。10多年前,從這里外出,只有一條靠步行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當年他就從這里開始自己的教師生涯,從此,他與群山為鄰,與清泉為伴,再沒離開過他的三尺講臺,至今堅守著家鄉父老那句"村里的娃外出上學不易,能幫襯著教他們讀點書、識點字"的樸實話語,一教便教了37年。37年,從一個躊躇滿志的有為青年到步履漸慢的花甲老人,他失落過、猶豫過,但一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雙眼,聽到他們整齊卻略帶稚氣的讀書聲,他知道孩子們需要他,"高地"需要他,唯有堅持,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家鄉父老的承諾。
當時的陽坊小學環境不好,教學樓還是用黃土和竹篾夯起來的三間土屋,簡陋的教學條件讓陽壽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的凳子三條腿,有的二條腿。"陽壽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維修,較難修的就在雙休日搬回家里修。"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向學校要過一分維修費。"他自豪地說。他還就地取材,利用木棍、竹片等材料,制作了不少土教具,大大改善了學校的教學條件。之后他的"野心"越來越大--要為孩子們建一座新校舍。他上跑市、縣,下聯鄉鎮,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各級行政單位,從國企到諸多鄉鎮企業,錢從幾萬到幾百,物資由幾車水泥、磚頭到幾捆裝修線纜,他就靠自己一步一腳印籌集而來。沒工人怎么辦,他把事情向村書記一說,第二天村書記帶著村里所有的壯勞力來找陽壽生報道。3個月之后,一座2層的新教學樓拔地而起,還接通了自來水,極大地改善村里小學的教學環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11-27病重老人深夜獨坐街頭 暖心好人陪伴送其回家
- 2014-11-25請為好人點贊
- 2014-11-25讓“好人會有好報”成為社會的一面鏡子
- 2014-11-25好人邵建波用大愛推動社會的文明
- 2014-11-25"好戰士"榮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體融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