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遭變故撐起母親半邊天。6年前的一個臺風天,謝向榮的母親突然中風。那天,擔心兒子淋濕,老母親特意叮囑老謝帶傘。出門一會兒后回家,老謝就發現母親倒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驚慌的他背起母親,一路小跑到醫院。
這次病后,母親的語言中樞神經受損,言語只剩下一些無人能懂的"咿咿呀呀",走路也變得很慢很慢。
"人生就是一場輪回。6歲時我食物中毒,上吐下瀉,是母親背著我一路沖到醫院。"老謝說,一代人照顧一代人是應該的,照顧母親是做兒的本分。
這5年來,他已成為母親的手杖,撐起母親的半邊天。
攙扶依偎流露深深母子情。每天傍晚,陽光漸漸柔和時,老謝便攙著母親,一小步一小步,從泉州實小舊校區的后門,穿過操場,走過北門街,漫步在中山公園。夕陽把倆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若正值放學,總有些接送的家長與孩子一起,佇立靜看,待母子倆的身影消失在公園路口時,感嘆著:"多孝順的人啊!長大以后,你也要這樣孝順爸媽哦!"
如果你常走這段路,對這對母子肯定不陌生;如果你那時也恰巧在接孩子放學,這樣的感嘆你肯定也曾有過。
母子倆家住鯉城區開元街道東北社區馬鞍山,兒子謝向榮54歲,老母親劉益順已經84歲。這份每日流動的愛與溫情,不因歲月消逝而淡漠,依然平淡卻暖人依舊。
悉心照料譜寫淳淳孝母情。老謝是泉州醫高專的后勤人員,每天下午,下課鈴聲一響,他等不及校車來,就騎著電摩往家趕。
"媽,會不會冷?"一到家,他就蹲在母親面前,和她說話,看母親微笑地點頭,然后他就會為母親披件外套,扶著她走路、活動筋骨。
"活動手腳,能讓母親活絡筋骨。"帶母親逛公園,6個年頭,老謝一日也不曾落下,他甚至調侃說,能這樣為"偶像"服務,心甘情愿。
老謝的偶像情結,源于母親的好心肝:公共走廊沒人掃,她拿起掃帚就揮舞開了;鄰居吵架,她總是最先站出來勸架;以前單位里評獎評優,她常常主動讓出名額……
而如今的母親,就像一個3歲小孩。老謝的每一天,都繞著母親轉。
清晨五六點,他煮好營養的牛奶早餐后喚醒母親,給她穿好衣褲,幫她洗臉、漱口,然后,一口一口喂她吃早餐。吃過晚飯后,他陪母親看她最愛的體育節目。夜里每隔2小時起床一次,帶母親上廁所。
孝老侍親繪就平凡人生詩篇。一晃6年了。老謝已經出嫁的女兒,把父親的點滴孝行都一一看在心里。"每次,女兒都帶很多東西給她奶奶,還買新衣服,把老人打扮得漂漂亮亮。"老謝說起這段祖孫情,很是神氣。
孝是可以傳承的,女兒懂,他也懂。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孝道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弘揚孝文化,重建與現代文明社會相適應的新孝道文化,對融合代際關系,實現家庭和睦,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老謝的人生是平凡的,他也常說他所做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能堅持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身上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榮譽,但是母親健康平安、母慈子孝、家庭和樂就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7病重老人深夜獨坐街頭 暖心好人陪伴送其回家
- 2014-11-25請為好人點贊
- 2014-11-25讓“好人會有好報”成為社會的一面鏡子
- 2014-11-25好人邵建波用大愛推動社會的文明
- 2014-11-25"好戰士"榮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體融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