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條山區市文明發展路子——訪三明市委書記鄧本元
東南網12月2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項裕興)
近年來,三明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經濟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的發展路子。近日,三明市委書記鄧本元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記者:三明的生態優勢在哪里?
鄧本元:第一,森林覆蓋率達76.8%;第二,水量足、水質好、水景美;第三,既有自然景觀也有人文景觀,既有自然美也有建設美。
記者:三明是怎么保持優勢的?有哪些亮點?
鄧本元:一是創新生態保護機制。我們堅持在建設中保護、在保護中建設,以林區生態文明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載體,在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發展林下經濟、主體功能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先行試點。今年,我市躋身全國生態城市競爭力十強,泰寧縣成為全省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7個縣(市)通過省級生態縣驗收。
二是創新利益共享機制。我們加強組織方式、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的改造,促進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的方式參與企業生產經營,使他們既能獲得資源出讓的收益、又能獲得加工增值環節的收益。尤溪仙林村、沙縣西霞村、三元星橋村等地的實踐正在起步。
三是創新資源有償使用機制。今年,我們圍繞促進生態資源資產化,著力推動重要生態功能區、重點流域、森林生態效益等補償機制創新,積極開展節能、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全力爭創國家碳排放交易試點城市,閩江源被列入國家生態補償試點。
記者:三明有8個縣取消了地區生產總值考核。如何引導地方政府轉換思路、尋找出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2-30堅定信念與創新 共創文明發展新境界
- 2010-03-09[代表委員話文明]發展文化產業 創造新的文化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