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悄然變革德育方法,將大道理化成好習慣。把青少年的德育目標細化為208個好習慣;開發一套覆蓋中小學的習慣養成教材;借鑒心理學的“21天效果率”,幫孩子們習得行為準則……(11月26日《人民日報》)
例如對學生著裝要求,學校就以順口溜的形式進行規范,“校服穿上身,端莊又大方;扣要扣到位,莫把胸懷敞;勤將衣服洗,始終不顯臟;簡樸是美德,我們要發揚。”學生對照要求,自己就能檢查到位。
多年來,我們對學校的德育教育并不滿意,青少年在這方面所發生的一些問題,社會多是指責學校做得不好。學校也找出諸多理由推脫責任。其實,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并讓教育真正發揮作用,這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專家指出,以往的德育教育方法,大多屬于說教,宣講式、灌輸式居多,老師按任務教,學生當紀律聽,至于效果如何,怕是很難令人滿意。衡陽市教育局長周法清也說,衡陽探索德育新方法,就是從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入手。
將德育教育與培養好習慣聯在一起,這其實就是將空洞的教育與實際生活掛起了鉤。以前我們總是認為德育教育就是講道理,就是灌輸一些高大上的理念。而孩子們在生活中又難以涉及這些,久而久之,德育教育與生活就形成了兩張皮,青少年在生活中也就形成了兩面人或者多面人,也就是說在學校是一副模樣,走上社會又是另一個樣子。這樣,其實德育教育的作用就打了水漂。
對于德育教育而言,養成好習慣是重中之重。我們知道這樣一句話: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從中可以看出,習慣在人的思想與命運當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曾經有位科學家就坦言,讓他一輩子受用的好習慣是在幼兒園里養成的,例如東西用后要放回原位、節約糧食等等。青少年的習慣養成,是需要我們各級各類學校付出一番心血的。
將大道理化成好習慣是德育教育新途徑,對此,我們可以嘗試。只有將德育教育化在生活點滴當中,德育才會開花結果,青少年才會一輩子受用無窮。(周二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