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夫”改嫁,河北農家女演繹人間大愛。按人均74歲壽命計算,除去幼年和老年,25個年頭幾乎占到人生好年華的一半。河北省臨城縣東羊泉村農家女馮鳳珍一半的年華卻完全是在“煎熬”中度過的。可她卻用一以貫之的執(zhí)著和堅守詮釋了有口皆碑的最為樸實而又最博大的“愛”的深刻內涵。(11月24日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場車禍——災難從天而降。擊碎了河北農家女馮鳳珍家庭幸福的美夢,丈夫王群海從此癱瘓在床。可是25年來,農家女馮鳳珍悉心照顧一個癱瘓在床的丈夫,不棄不離,默默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卻依然以贏弱的雙肩默默挑起家庭的重擔,她除了照料王群海之外,地里的農活也全部由她一人扛著,馮鳳珍一次次地為癱瘓丈夫擦汗、洗澡,為了不讓王群海出現(xiàn)久臥在床的“多發(fā)癥”,像褥瘡、肌肉萎縮等,馮鳳珍每天要為他翻好幾次身,一頓“安穩(wěn)飯”、一個囫圇覺對她來說都是奢侈……
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折服了世人,也感動了丈夫。王群海心里很難受,他真的很心疼妻子,多次以“絕食”相要挾,為的只是一個念想,“逼”她改嫁。他喝農藥,就是為了能讓鳳珍找個好人家。然而這一切并沒有動搖妻子馮鳳珍對丈夫的愛,和那份責任。馮鳳珍的這份執(zhí)著,這種守護,感動天,感動地,感動你我。
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的那神話般的忠貞不渝的愛情,令人神往,如今我們卻實實在在地看到什么是忠貞不渝的愛情,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忠貞不渝的佳話,愛情也見證者愛情的力量。古有:“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正妻本是同林鳥,心變翻為異國人”的傳說,可是如今的農家女馮鳳珍,面對癱瘓的丈夫,卻始終一份堅守的責任和美德,守望相助的執(zhí)著,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道德的光芒,折射中國女性的最光彩的傳統(tǒng)美德,詮釋出社會上最寶貴的價值:愛心與美德,善良與責任。
從“貧賤之交不可忘,草糠之妻不下堂”的宋弘,《孔雀東南飛》里的焦仲卿與劉蘭芝,梁山伯與祝英臺,外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都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典范,一直被人們熱情歌頌。農家女馮鳳珍就是現(xiàn)代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不僅是愛情的贊歌,也是高尚的美德和人間大愛的“愛心譜”。有道是:缺少高尚道德的愛情,好比無根的浮萍,一有風吹浪打就會飄忽不定,而只有愛心美德才是愛情永久的根基。帶“夫”改嫁,讓心會跟愛一起走:不離不棄,相濡以沫,讓我們品嘗到這就是愛;時時相依,白頭皆老,生死相許,這就是情;20多年的默默堅守與愛心守望,矢志不移地以心靈的清流洗凈癱瘓丈夫的傷痛,用人性的溫暖關愛,給與癱瘓丈夫生活的希望,無不閃爍出人性的光輝,這就是美德。愛心美德溫暖世道,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最美麗圖景。(左崇年)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