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勒流“龍眼點睛”申報省“非遺”,接受專家論證。也是近日,順德基層文化現場會在杏壇召開,研討如何活化舊建筑推動基層文化建設。打好民俗文化這張牌,正成為順德基層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
順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僅是勒流,就有龍眼點睛、連杜生菜會、東風搶炮、眾涌飄色等多個傳統民俗項目。賽龍舟、龍舟說唱、觀音開庫等民俗活動,其影響更是走出了順德,在珠三角都小有名氣。
基層文化建設需要打好民俗文化這張牌。各種民俗活動,在豐富人們文化生活、娛樂大眾的同時,也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之所以視之為資源,是因為在引導人們向上、向善方面,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賽龍舟,比拼的不僅是力氣,更能激發大家團結一致、奮勇拼搏的精神;飲燈酒,不只是大家在一起吃一頓飯那么簡單,搶炮、投燈,比的是誰更有愛心;飄色巡游,秀的是道具制作的創意、演員不凡的身手,也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與敬畏。民俗文化源于民間,世代傳承,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良好的文化習俗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我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社會的和諧。比起宣傳和說教,它的作用更能深入人心,也更持久。
目前,從國家層面到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民俗文化資源的發掘與弘揚。“非遺”項目的設立,使得一大批民俗文化項目得以保護與傳承。順德在這方面也花了不少的力氣,成效也不錯。在剛剛評選確定的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順德又有兩人入選。“龍舟文化節”的舉辦,使得順德龍舟聲名遠播海內外。每年的“觀音開庫”“生菜會”等大型民俗活動,政府各部門都動員多方力量,力保平安順利舉行。各鎮街紛紛挖掘各自的民俗文化資源,打造自己的民俗文化品牌,大大小小的各種民俗活動長年不斷。
弘揚民俗文化要做好活化文章。目前順德正開展“百村升級行動”,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活化民俗文化。從視之為封建迷信到成為寶貴資源,活化民俗文化,給力文化建設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共識容易達成,更為重要是要為“活化”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將一些古建筑進行修復,使其成為傳統民俗的傳習館,就是一個很好的探索。杏壇、樂從、倫教、北滘等鎮街的舊建筑活化工作都做出了亮點。目前,被活化利用的舊建筑包括祠堂、舊學校、僑屋等場所。一項習俗要傳承下去,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注意在傳統習俗之中融入一些現代元素,并在學校舉行各種活動吸引年輕人的關注,這樣的做法也值得提倡。
記得住鄉愁,是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的目標之一。鄉愁決非空洞的懷舊,引發鄉愁的很可能是童年時在故鄉某次看龍舟賽、觀花燈時的一個場景,也可能是某個節日時與玩伴一起歡鬧的細節。一個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是這個地方留給它的子民的精神胎記。文化建設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也要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活化民俗文化,使其與現代生活對接,為新時代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經驗。(高文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0鄉村文化建設的南安樣本
- 2014-09-25湖里區舉辦外來員工讀書沙龍 加強職工精神文化建設
- 2014-07-16永安市文明社區創建突出睦鄰文化建設
- 2014-06-24漳浦供電公司獲“省級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榮譽稱號
- 2014-06-17"全民閱讀基金"托起文化建設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