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感知身邊的網絡安全風險,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技能,保障用戶合法權益,共同維護國家網絡安全,中央網信辦會同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于11月24日至30日舉辦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中國文明網)
舉辦首屆網絡安全宣傳周,其根本的意義歸宿在于在全民心中樹立網絡安全的意識,形成網絡安全共防共治的局面。其實,在網絡安全的問題上,每個人都難以逃脫責任,只有每個人都投入其中,我們才能欣喜看到一個共防共治局面的形成。也就是說,網絡安全本身就是一個人人有責的話題。之所以如此,在于你一旦接觸到網絡就會涉及到安全問題,如果你自己不小心的話,網絡安全問題也會趁機侵入;只有你嚴加防守,才能對網絡安全的構建貢獻自己的力量。當然,網絡安全說的人人有責并非其他方面沒有責任,而必須是一個多管齊下的過程,才能奏效!
一方面,對于嚴防網絡漏洞方面需要有相應的法律制度的規范。即在互聯網領域內,如果一旦出現諸如此類的網絡安全事件,我們能夠做到“有法可依”。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樣的法律制度不僅對于國內的網絡侵害事件有作用,對于國際上的黑客攻擊也有著威懾效應。而這一方面,在我們國家似乎有點欠缺,所以,為了網絡安全的事件不再頻頻發生,只有將這樣的法律制度完善。因為如果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的話,對于那些侵害的事件就可以進行懲罰,而不再是一種“無法可依”的窘境。
另外一方面,我們每個網民應該做的事情,也必須對于網絡安全事件有所助益。那就是,一旦上網就應該開啟網絡安全的防御機制,一旦被侵害就需要進行舉報和維權。因為你的沉默就是對于違法事件的縱容。而防御機制的自我建立和維權的渠道的開辟需要國家宏觀政策上面的支撐,只有防御機制成為一種國家策略的話,我們才能夠處于一種安全的網絡環境之中;也只有有了順暢的舉報和維權渠道的話,每個網民才能有效進行維權,將那些網絡安全的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但是要將這樣的信念落地卻需要一定的事件。對于每個網民來說,出現了侵害自己利益的安全事件,千萬不要忍氣吞聲,諸如自己的信息被出售或者公布,自己的網絡遭遇病毒侵害等等事件都應該勇敢站出來,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只有樹立這樣的人人有責的意識,網絡安全才能最終落地。(費正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5"網絡安全宣傳周"是"共享網絡文明周"
- 2014-11-25劉云山:維護網絡安全 建設網絡強國
- 2014-11-24中國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24日啟動
- 2014-07-25中央網信辦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系列重要講話”學習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