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提出,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yīng)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看到習總書記這一動人肺腑之言,不禁想到電視劇《鄭和下西洋》中明成祖朱棣說過的一句話:編修《永樂大典》不是為了網(wǎng)羅典籍崇舊泥古、厚古薄今,而是為了收集好、整理全浩如煙海的中華古代文化,留給子孫后代學習借鑒、汲取營養(yǎng)。是的,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面對璀璨豐富的古老文明,我們不能封塵鎖故、坐守陵碑,更不能沉浸在祖功蔭業(yè)里夜郎自大、自我陶醉,很需要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平靜的心、進取的心,來尊重與思考中華文明的豐厚內(nèi)涵、發(fā)展外延。
尊重源于自豪,思考為了傳承。習近平在集中學習后的講話中強調(diào)“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風物博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四大發(fā)明,三教交輝,諸子百家,二十四史,圣賢輩出,淵遠久長。在深沉厚重的燦爛文明面前,我們不能忘記先智圣哲的漚心瀝血,不能忘記賢明孝達的禮義典模,不能忘記仁人志士愛國忠舉,我們應(yīng)為自己擁有智慧的祖先、豐富的歷史遺產(chǎn),而永恒地感動和一生的敬畏;同時,更有義務(wù)、更加義無反顧地去思考如何繼承好、弘揚好祖宗流傳下的精神財富,代代薪火相傳,世世生生不息。
尊重源于自信,思考為了創(chuàng)新。習近平在學習中指出:“我們共產(chǎn)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黨的指導(dǎo)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shù)典忘祖、妄自菲薄”。我們尊重中華歷史文明,就是中華民族的理性思維,尊重中華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心理,從而對流淌于自身血管里的文化基因自信而愛惜。對于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共和國公民,更要以古老的歷史文化為鏡子,在民族自信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強化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深刻反思歷史經(jīng)驗教訓,牢記先賢遺訓警示,在改革的“深水區(qū)”、“攻堅期”,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