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文藝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握中國精神這個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扎實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到基層和群眾中去,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提升思想和藝術境界,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11月19日 中國文明網)
當下,在鋪天蓋地的創作浪潮中如何保持正確方向,創作出符合時代、人民胃口的優秀文化作品?這是每個文化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在深入學習、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創作 “三看”方能出好作品。
一看是否符合社會主流思潮。文化創作首看是否符合當下時代主流思潮,即看創作是否能與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合。文化作品理當引領廣大人民通過觀看深入淺出的文化作品來深刻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和情感啟迪。文化創作倘若為了追求金錢利益而拋棄當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主流,這樣的文化作品必將被人民所拋棄,被時代所摒棄。
二看是否深入生活。優秀文化作品理當深入生活,立足實踐。文化創作離開生活就成了無水之魚,無本之源,真正的文化作品理當體現其時代性,與時俱進。汶川地震時,反映地震災情和各界愛心募捐場景,讓億萬網友落淚的《汶川謠》至今讓我們記憶猶新;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的愛國歌曲《國家》感染了多少中國人,激發了數十億中國人心中澎湃的愛國熱情和情懷……這些文化作品之所以深入民心,經久傳唱,關鍵就在于其反映了當時的國家、社會發展的現實,是立足生活,深入生活創作出來的優秀文化作品,能極大引發人們的共鳴,成為經典。我們呼吁立足于生活實踐的文化創作,這樣的作品富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的文化好作品。
三看是否扎根人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文化創作理當從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出發,創作出符合人民審美要求和精神需求的好作品。“好人365”在中華大地激起千層浪,引起廣大反響,激起社會向善的漣漪,關鍵就在于所選題材均來自基層百姓,這樣的創作題材來源于百姓,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追求,是當之無愧的“虜獲“民心的文化好作品!
作品的好壞優劣,人民心中自有一把秤。看是否符合社會主流思潮、看是否深入生活、看是否扎根人民,創作前“三看“才是創作出好作品的根基和活力所在!(陳美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1周寧縣禮門鄉: 打造文化強鄉,推進文明鄉鎮創建
- 2014-11-21邵武市大竹鎮:文化墻宣傳文明新風尚
- 2014-11-19晉江靈源街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廊道文化
- 2014-11-18五旬老伯熟記景區文化美食 看到不文明現象總要勸止
- 2014-11-14武平縣:《客家地名文化》一書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