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區借助‘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這一契機,從過去‘1.0版’管理有序、‘2.0版’服務完善、‘3.0版’組織健全三個發展階段的治理模式,進一步過渡到‘4.0’版的‘互動共治’治理模式,形成了‘縱向到底 橫向到邊’的新型治理體系。換句話說,海滄這一次的大跨越就是實現了‘協商共治’,為其他地區提供了一個可以復制推廣的樣本。”1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經驗發布會暨“全面深化改革”地方成果報告會上,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徐勇教授將此作為發布會的結語,掀起會場又一次高潮。
在當 日舉行的報告會上,“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成了第一個重點展示的地方改革創新典型范本。當宣傳片《我們——共同締造之路》一播完,與會人士對廈門黨群干群和諧的關系、美好的生態環境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成效嘖嘖稱贊,現場掌聲如雷,掀起新聞發布會的第一波高潮。在答記者問環節,新華社、經濟日 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中央級媒體對廈門的創新實踐高度興趣,爭先恐后將問題“砸”向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區委書記鄭云峰,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進行重點關注。發布會結束,很多記者仍意猶未盡,紛紛“圍攻”鄭書記,要求再詳細講解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海滄實踐經驗。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午間新聞》搶先一步,報道用共同締造理念造就的外來務工子女“四點鐘學校”,對“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社會治理創新的海滄實踐進行重點關注。
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創辦的中國地方改革創新經驗發布會,旨在展示、推廣縣(區)一級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創新實踐成果,充分反映中央精神與地方探索的積極互動,進一步促進地方改革創新經驗的有效提升。其申報主要通過專家學者推薦、地方政府自薦以及組委會邀請等三種方式進行;堅持學術性、公開性、獨立性、非營利性的擇優選拔評審原則。
第一屆大會,廈門市海滄區就代表廈門市乃至福建省受邀參加并第一個上臺推介,標志著“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社會治理創新的“廈門范本”和“海滄實踐”,正作為一個社會治理創新的模式開始走向全國。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廈門市被授予“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海滄區被確定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成為全國唯一一例市、區同時獲評的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這不僅是對廈門市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廈門統籌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島內外一體發展的體現。
“協商共治,是廈門市海滄區在社會治理方面的一次大跨越,為其他地區提供了一個可以復制推廣的樣本。”對海滄社會治理創新實踐,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徐勇給予這樣的高度評價。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