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一臺由多個真實案例改編的法治小品劇,亮相海南省澄邁中學。演出間歇,法律專家與學生、家長互動。“面對別人教唆,如何區分好壞?”“講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應如何對待?”“孩子有叛逆心,應怎樣引導教育?”一個個問題引起大家思考、討論。從2013年12月至今,法治小品劇在海南各市縣巡演160多場次,觀眾35萬人次,均為中學生和家長。(據11月5日《人民日報》)
有一個哲人曾說過:“辦好一座學校,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減少一座監獄。” 這句話很耐人尋味。
校園被譽為知識的搖籃、文明的殿堂,青少年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然而,在“升學率”這一“指揮棒”的主導之下,學校恰恰成了法制教育的短板。因此,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犯罪主體呈低齡化和團伙犯罪特點,這已經成為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隱痛。校園暴力的“惡”之花、學生拉幫結派搶劫等問題屢屢見諸報端,撕裂著公眾的神經。
比如,9月21日晚,陜西省吳起縣某中學高二多名女生,在宿舍內持刀威脅5名學妹脫光衣服拍裸照,欲強迫其“賣處”。在遭到拒絕后,施暴女生對3名受害人瘋狂毆打和猥褻,后來這幾名女生以涉嫌強制侮辱婦女罪被批準逮捕等。
盡管很多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其成長的家庭環境密不可分,也受到不良影視作品的影響,但學校在法治教育方面缺乏重視,或者形式大于內容,也是重要原因,造成了很多未成年人對違法犯罪一無所知,更不了解違法犯罪對其自身、家庭和社會會造成何等惡劣的影響。
正是在此語境之下,最近,全國很多學校開展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比如深圳的校園除了小學思想品德課、中學思想政治課、法制講座等“常規招式”,還有“模擬法庭”、“小法官斷案”、“法制大觀園”等,而海南省“法治文藝進校園”活動,更是將多個真實案例改編成校園小品劇,用身邊案例進行說教,其感染力不容小視。
生活點滴皆教育,活生生的案例,法律專家與家長、學生進行互動,這無疑比課堂上念那些枯燥的教材更具形象生動性。如果我們每個學校都能因地制宜,不斷豐富法制教育載體,創新性地開展法制教育,將法治理念一步步根植于青少年的心中,讓他們真正知法懂法、守法護法,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現象一定會大大減少,實則是家庭之幸、民族之幸、國家之幸。
在前不久閉幕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青少年法律素質的高低,他們對法治的信仰程度,直接關系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敗,更關系到我們的中國夢的實現。期待“法治小品劇”等走進更多校園!(樊樹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9全民信法 是法治的信仰
- 2014-10-29網絡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
- 2014-10-29讓法治成為公民尊嚴的守護神
- 2014-10-29讓法治精神充滿網絡空間
- 2014-10-29向憲法宣誓 樹法治文明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