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參與接生上百人 泉州援藏女醫生的艱辛與感動 2014-11-07 10:45:41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工布江達縣醫院5年來第一次進行急診剖宮產手術 條件惡劣高原反應強烈 連續兩個月流鼻血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2014年4月11日,到達林芝后,她發現,藏區嚴酷的現實條件,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僅僅是高原反應,就先給了大家一個下馬威。那是由缺氧引發的一系列身體上的不適——頭疼、氣短、胸悶、乏力。工布江達縣醫院只有三層樓高,然而,在他們到達醫院的第一天,即使是從第一層走到第三層,他們也覺得十分艱難,“感覺像是爬了一座山似的難受,喘不過氣,嘴唇發紫厲害”。 剛剛抵達藏區的那段日子,對于吳春春來說,連睡覺都成問題。“剛去的時候不適應,晚上睡不著覺,失眠成了最大的困擾。因為空氣干燥,每天都會流鼻血,持續了近兩個月,直到雨季到來、空氣濕潤才有所好轉。”從海拔三四百米的泉州一下到了3000多米的高原,有人開玩笑說,“即使躺著,也是一種奉獻”。 在幾天短暫的適應之后,援藏干部開始各自奔赴崗位。 彩超、數字化攝影機、電子胃鏡、呼吸機……看到這些設備,吳春春很吃驚,經過政府多年的重視和援藏力度的加大,各項資金的投入,工布江達縣衛生院的醫療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種醫療硬件也已經具備相當高的水平。 然而,這些設備大多蒙上了厚厚的灰塵。2009年,援藏隊培養的幾名醫生跳槽后,這些先進的設備就基本沒有使用過。尤其是醫院惟一一名麻醉師跳槽到地區醫院后,縣醫院5年來就再也沒有開展過任何手術。 當地高發急性闌尾炎、膽道結石等常見病,闌尾切除、膽囊結石等普通手術卻無法開展;而由于孕期產前相關檢查的不完善及剖宮產、陰道助產技術缺失,導致孕產婦、新生兒病死率較高;一些高危產婦要送往幾個小時車程以外的地區醫院,經常在半路上就發生意外…… 面對這樣的局面,吳春春很焦急,她希望盡快改變。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