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6日訊(通訊員許慧君)秀嶼區委組織部“四化”扎實促進“道德講堂”建設,通過倡導基本道德規范,引導?“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 提升組工干部思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
活動常態化。著力建設標準化的道德講堂,設置“道德講堂”固定場所,制作“道德講堂”標牌、背景,配置了統一桌椅、講臺,配備了VCD、電視、大組工網等基礎設施,制作道德知識宣傳版面懸掛于墻,營造濃厚的道德宣傳氛圍。結合實際制訂全年活動計劃,通過邀請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勞模或讓干部職工走上講臺,講身邊人、講身邊事、講自己事等方式,每月至少1次開展活動,促使“道德講堂”活動常態化。
教材生活化。將身邊好人典型事跡、《雷鋒精神》、《蘭輝的先進事跡》等道德教育讀本規定為必學篇目,作為“道德講堂”的宣講教材。切實做到用身邊人教育身邊人,用身邊事影響身邊人,用鮮活典型事例引導教育全體組工干部的目的。
管理規范化。建立完善“道德講堂”的組織領導、活動管理、考勤管理、一堂一檔資料留存、考核激勵等日常管理制度,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活動、有成效,積極構建“道德講堂”規范化管理機制。
形式多樣化。“道德講堂”以“聽、看、講、議、選、行”為主要活動形式。在原有“看一部短片、講一個事跡、談一段感想、作一番點評、送一句贈言”五個步驟的基礎上再增加三個環節,分別是“靜默省心”環節,主要在活動開始時,主持人引導大家靜默3分鐘,反省內心,用心理解脫的方式,幫助大家把壞習氣從心里轉移出來,用心理導引的方法,把人的心理由不善接引為善;向“‘德’鞠躬”?環節,每個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的人,在離開之前向“德”鞠躬,用鞠躬的儀式表達崇德尚德之心;“一堂一善事”環節把內化于與外化于行結合,把崇德與行善融合起來,把善心和把行對接起來,把道德典型的優秀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爭做先進人物精神的踐行者。?
(中共莆田市秀嶼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