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則全勝
——習近平在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重要節點再作批示,“長汀經驗”在全省推廣提升
斗轉星移,歲月荏苒。
當時間來到2011年12月10日,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迎來了新的機遇: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對《人民日報》有關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報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央政策研究室牽頭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長汀實地調研。
時隔一月之后,他就在中央調研組報送的《關于支持福建長汀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上,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總結長汀經驗,推動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012年3月,在京看望參加全國“兩會”的福建代表團時,習近平再次殷切囑咐:要認真總結推廣長汀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經驗,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規劃、掌握治理規律、創新治理舉措,全面開展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一任接著一任,鍥而不舍地抓下去,真正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習近平同志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囑咐,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福建生態省建設推向新階段吹響了新的沖鋒號角。
省委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省里專門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擔任組長,省領導、省直部門和協作單位、經濟較發達縣(市、區)掛鉤幫扶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
省委書記尤權上任第三天,就專程到掛鉤幫扶縣長汀調研,認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舉措,實地察看水土流失治理的進展成效,要求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真正使荒山變綠、群眾致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尤權六次到長汀,指導調研水土流失治理,用“長汀經驗”推動全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省建設步伐。省長蘇樹林也多次深入長汀,指導水土保持工作。
在長汀,打造“長汀經驗”升級版,讓生態助力發展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
長汀人認識到,經過多年治理,長汀的植被覆蓋率大大提高了,生態變好了,但對百姓致富的帶動還不夠。在鞏固以往治理成果的基礎上打造“長汀經驗”升級版,真正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應成為“進則全勝”的努力方向。
本著這樣的思路,長汀縣緊緊圍繞發展主軸,加快汀江生態經濟走廊規劃建設,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生態制度等五大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實施,長汀百姓正從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中越來越多地受益。
“天下水皆東,唯汀獨南。”“客家母親河”汀江自龍門發源,奔流不息,流經的鄉鎮占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
傍晚時分,新橋鎮新橋村曲凹哩汀江漂流現場,送別了喧囂的游客,忙碌了一天的66歲老艄公張洪水坐在岸邊新建的廊橋旁,悠閑地喝著茶。眼前,碧綠的汀江水緩緩淌過。
老張和汀江打了一輩子交道。“前些年,水運沒了,守著汀江不讓打魚,只能種田。現在,每天撐著竹排在汀江上跑幾趟,每個月就能收入2000多元。”一提起現在的日子,老張就感覺心情舒暢。今年7月漂流項目開業以來,他和其他5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新出路。“這汀江是真的讓我們賺錢了。”
讓綠色趕走貧困,綠色才永不褪色。在長汀,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生態工業等蓬勃發展,良好的生態正成為長汀經濟發展的“金山銀山”。
在全省,以推廣“長汀經驗”為著力點,水土流失治理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2012年起,每年向包括長汀在內的22個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投入的水保專項資金成倍增長;
2013年,水土流失的治理重點在全國率先從縣延伸至鄉鎮;
2014年,治理重點進一步延伸到行政村,一批讓群眾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水土保持生態村猶如星星之火,在八閩大地呈燎原之勢。
原計劃“十二五”末期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00萬畝的目標,今年即可全面實現。到明年底,全省水土流失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有望降到9%以下。
矢志不移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為福建生態文明建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探索“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永續發展路徑。
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較早推行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在財政資金使用上推行“以獎代補”,實行領導干部環保“一崗雙責”制度……近年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舉措在福建接連出臺。
今年起,唯GDP的政績考核辦法正式成為歷史。福建取消對34個限制開發區域縣(市)的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改為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政績考核“指揮棒”越來越綠。
如今,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連續36年居全國第一,也是全國唯一水、大氣、生態環境指標均為優的省份,“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
山海畫廊,人間福地,閩山閩水正散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徜徉在汀州的山水長廊間,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描寫秋景的佳句不由涌上心頭。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曾經飽受水土流失之害、經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長汀人,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有著更加刻骨銘心的理解與感悟。
回望來時路,從千里赤地到綠滿汀江,長汀人民的水土流失治理之路,其實質就是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尊重群眾意愿的改革創新、科學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積極倡導、全力推動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只是習近平關注生態文明的一個方面。由長汀而及全省,習近平對福建生態文明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對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良好生態造福子孫后代,他有著前瞻的思考與務實的作為。早在2000年,時任省長習近平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2002年,福建成為全國首批生態省試點省份……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生態保護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建設生態文明永遠在路上。
今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高目標,增添了新動力。
9月15日,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強調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狠抓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工作,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認真落實中央重大戰略部署,堅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正站在新的起點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30清新福建 生態八閩——福建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向縱深推進
- 2014-10-28泉港實現國家級生態鄉鎮全覆蓋
- 2014-10-27東山縣實施《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方案
- 2014-10-20莆田:推進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共生共融
- 2014-10-13石獅7個鎮全部被授予“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