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安在線-安徽商報報道,40歲的黃振被推出省立醫院手術室,他的體內已經成功移植進母親的一只腎臟。今年初,他被診斷為尿毒癥晚期,只有換腎才能延續生命。年近七旬的老母親配型成功,不顧黃振的反對,在身患腦梗的情況下堅持割腎救子。她說,即使自己下不了手術臺,也要給兒子一條命。目前,手術后的母子倆情況平穩,需要繼續觀察。
他們來自安徽長豐縣朱巷,靠務農為生,黃振是家里的頂梁柱。今年2月,黃振突然出現暈厥、腿腳抽筋現象,隨后被診斷為尿毒癥晚期。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徹底擊垮了一家人。前期在南京十幾天的檢查治療就花去了幾萬元,參加完高考的大兒子雖然達到了本科線,但決定放棄,只身一人跑到水家湖打工掙錢。
今年5月,醫生告訴家人,只有進行腎移植才能保住他的生命。黃振的大姐黃永翠告訴記者,家中兄妹三人,黃振排行老小。得知消息后,全家人立即趕到醫院進行配對化驗,希望能保住小弟的生命。結果出來,只有老母親合適做腎移植手術。黃永翠說,黃振當時就極力反對,要放棄治療。“因為母親本來就查出有腦血栓,而且已經68歲,醫生也說風險是很大的。”但是,老母親卻意志堅定,“就算我下不了手術臺,也要把腎割給我兒子?!?/p>
看到這里,我想每個讀者心里都是暖暖的,有股熱血沖撞著胸膛,那是愛的暖流,是母愛的輝煌。在這里,我無法用文字來表達,實際上,任何華麗的詞匯都表達不了偉大的母愛,我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向這位母親致敬,祝福母子倆早日康復,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十月懷胎,母親用心血培育了我們的生命,40年中,這位母親又不知付出了多少,在生命垂危的關鍵時刻,又是母親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孩子的肉身。如果說這里面只是母愛,可能略顯得有些單薄,這不光有母愛的成分,還有語言表達不了的大愛。大愛無疆,在這對普通的母子身上,再一次表現的淋漓盡致。
哪里有愛,哪里就有溫暖。在我的身邊,也有這樣一份感動。今年暑期,我校中學高級教師黃老師突感身體不適,經多家醫院檢查,確診為白血病,這無疑是晴天霹靂,但他卻默默地承受著,頑強地與病魔抗爭。病魔一下子將他拖入了困境,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自己扛著,拒絕各方捐款,不愿麻煩他人,不給學校添麻煩。學校同事雖給予了一定的資助,但難解他后顧之憂。
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他弟弟給他配型成功,隨時為了挽救哥哥的生命,為哥哥捐獻骨髓,手足情,兄弟情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造血干細胞捐獻,雖然不傷害身體,但在人們的印象中,仍有一定的誤解,特別是醫學知識貧乏的農村,多少還有些敬畏,對“捐骨髓”這種帶有“血腥”味的字眼,是敬而遠之。兄弟情還好理解,骨髓捐獻能得到弟媳和子女的支持,難能可貴,畢竟他弟弟是家里的頂梁柱,從事的是農村體力勞動,為了兄弟能奉獻出自己的一切,讓人們心里多少有些感動。其動力源于何處,大家都清楚,一個字,就是愛!
愛就在我們的身邊,愛是無處不在,因而我們這個社會才有了溫暖。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愛,并不是簡單的父愛母愛,是大愛,是善良,是不離不棄的承諾。比母愛更偉大的感情是善良,正因為這些善舉,超凡的愛心,舍己為人的奉獻,才匯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托起了中華民族崛起的脊梁。人間需要有愛,文明社會呼喚更多的愛。(兩匹馬)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8海滄免費培訓為“四個關愛”群體子女獻愛心
- 2014-10-287歲男孩放學后走失 廈門愛心接力找回孩子
- 2014-10-27愛心單位免費提供 福州設160個環衛工愛心服務點
- 2014-10-25福州倉山盤嶼路公交站擺愛心座椅 一年沒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