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28日訊 近年來,漳平市重視挖掘和發揮地方傳統文化在加強道德建設和傳播文明新風尚的獨特作用,特別注重采取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諸如漢劇等傳統特色文化形式,營造生動寬松的良好氛圍,以漢劇豐富的表現內容、獨特的表演方式、群眾熟悉的班臺演員,以古喻今,以今聯古,寓教于樂,寓教于趣,以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眼前事釋情理法,獲得了城鄉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的喜愛,達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取得滴水穿石、潛移默化的良好作用。
一、? 注重挖掘保護傳統漢劇,培植文明載體氛圍
閩西漢劇是流行于福建西部的一種古老的戲曲樣式,是福建省著名的六大劇種之一,200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平漢劇是閩西漢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于清中期從周邊縣鄉流入,其時對漳平影響較大的戲班有大羅天、新錦天等。此后200多年來,漢劇與漳平當地方言、民間藝術、民間音樂、風俗禮儀不斷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目前流行于漳平市大部分鄉鎮,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尤其贏得邊遠山區的中老年群眾的喜愛與追崇。漳平的漢劇演出班子自古以來均為民間劇團,目前尚在堅持演出的有雙洋、赤水、西園、溪南、官田等六個民間劇團,他們演出的劇目繁多,技藝精湛,行當齊全,音樂唱腔悅耳動聽,親切感人,韻味古樸,被漳平人親切地譽為“家鄉戲”、“南國牡丹”。請漢劇班子演出,已成為漳平民間節慶與紅白喜事必備的重要環節,也成為漳平百姓的重要精神家園之一。我市緊緊把握這一獨特的不可多得的、具有古老歷史影響與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財富,聯合宣傳、文化、廣電、文聯等部門及有關鄉鎮,開展一系列挖掘、保護與發展相關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促進這一古老劇種及現有劇團的持續良好發展,培植文明建設絕佳特色載體,為文明創建注入新的活力,添抹新的色彩、讓文明宣傳小中見大,深入淺出,成效迭現。
二、? 發揮優秀劇目影響作用,推崇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我辦為了更好地發揮漢劇等文藝樣式在演出與流傳過程中之政治教化、文明傳播和道德宣揚等作用,結合文明創建宣傳主題與階段性工作專題需要,聯合相關部門,組織了一些劇作家對漳平漢劇流傳至今的300多個傳統劇目進行篩選,確定了200多個較經典健康且與文明建設切題的劇目進行精簡改編,其中有反映中國著名歷史傳統事件與人物的劇目《鬧金鑾》、《馬武錘宮門》、《龍鳳閣》、《齊王哭殿》等,反映社會法理公德、家庭倫理道德、生產勞作、男女愛情的劇目《百里奚認妻》、《三娘教子》、《珍珠塔》、《蘭繼子》、《秋胡戲妻》、《賣花線》等,與此同時,組織協調一些專業和業余劇作者,本著圍繞文明創建中心、發揚傳統文化優勢、立足本地特色、注重古今融合、把握典型人物事例這一出發點與落腳點,堅持深入基層一線采風采訪,創作一大批在繼承基礎上力求創新的作品,力爭做到老少咸宜、婦孺諧樂、雅俗共賞。自2007年以來,陸續創作了諸如《婁阿鼠別傳》、《林員外的心病》、《紫云清風》、《好事的胖大媽》等30多本漢劇新作,以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眼前事說理釋法,注重短、平、快、新,對人口計生、綜治維穩、反腐倡廉等進行了及時的宣傳與闡釋,使城鄉上下歪風邪氣銷遁,正氣清風上揚,文明新風勁吹,社會秩序祥和,促進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四德”的傳揚與教育。
三、 及時把握時機場合,提升宣傳范圍效果
漢劇傳統的演出時間一般在年節慶典、紅白喜事、生日喬遷、祭祀拜祖等時間點,為此,我們在尊重當地百姓群眾習俗及心理的基礎上,在此類活動演出中適當穿插宣傳表現文明建設的劇目,同時結合我國法定和傳統的節假日與紀念日,如“五一”、“中秋”、“重陽”、“國慶”、“春節”等節慶,結合本市開展的一些中大型活動,組織這些民間漢劇團到會場、廣場、公園、虛場進行專題或專場演出,還有利用農閑或晚間走村入戶演出,由鄉鎮及村居按場次予以適當補貼。如2009年,組織雙洋等2個劇團編排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清風碧水》等劇目參加漳平紅土清風廉政專題文藝演出,獲省、龍巖市紀委領導一致好評;2012年,組織赤水、官田等2個劇團編排以遵紀守法為主題的《原來如此》、《警察媽媽》等劇目參加漳平市迎國慶文藝演出,使觀眾獲得觀戲學法、觀戲懂法的教化效果。此外,注重組織漢劇參加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專題的各類晚會,如2011年元旦,組織雙洋、溪南等2個劇團攜帶《忠誠鑄警魂》、《婁阿鼠別傳》等劇目參加龍巖市文明單位文藝匯演獲各界好評; 2013年舉辦文明單位專場文藝晚會,官田、西園等等3個劇團編排《農婦巧斗老訟師》、《警察媽媽》等劇目參加演出,使得漳平廣大觀眾對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活動有了詳盡而通俗的了解。
幾年來,通過借助我市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與顯著地方特色的漢劇創演這個載體,我市文明創建活動有聲有色、異彩紛呈,我們充分發揮漢劇等民間文藝舞臺靈活機動、快速有效、直觀形象、雅俗共賞、參與度高的優勢,不斷加強對城鄉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與科學文化教育,樹立與弘揚文明新風尚,培育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培養四有公民,使得漳平城市文化氣息日趨濃厚,城市品位日益提高,社會秩序安定祥和,市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我們將在未來的創建工作中,不斷重視挖掘利用當地富有特色與影響的文化與文藝樣式,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扎實有效。(漳平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