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27日訊 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省、市、縣于4月30日選派第四批共45名黨員干部到平和縣45個相對貧困、落后村任職。半年來,第四批駐村干部本著“下得來、蹲得住、摸得清”的原則,克服種種困難,全脫產參與到駐村扶貧活動中去,取得階段性實效。
1、項目推進快而不亂,體現了“韌度”。各駐村干部立足駐點村實際,科學制定完成三年駐村扶貧規劃,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大力推進項目建設。截至2014年9月底全縣45個駐點村實施項目159個,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8個,民生工程56個,社會事業27個,生產發展4個,其他項目4個。完成投資2514萬元,完成計劃總投資9377萬元的26.8%,向上爭取資金1577萬元。
2、村莊建設巧而不偏,體現了“靚度”。各駐村干部立足本村實際,充分發揮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把錢用在刀刃上,有序有力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做到村村有項目、處處有亮點。如省派駐點村長樂鄉聯勝村利用掛鉤單位省廣電集團優勢資源,爭取70萬元資金建設廣電“數字高清村”,為每戶村民接通全套高清數字電視信號。市派駐點村國強鄉白葉村已爭取到位資金達210多萬元,計劃配套投入65萬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市派駐點村霞寨鎮鐘騰村為實現“戶戶通水泥”目標,投資102萬元硬化3.4公里的村小組道路。縣派駐點村九峰鎮澄溪村立足本村水利資源優勢,爭取到九峰溪小流域治理項目資金71.48萬元,完成453米的護岸建設,打造“水岸綠景村”。
3、人文關懷細而不空,體現了“溫度”。各駐村干部在抓好村級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以黨委政府代言人身份走實民生、走近民心,關注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在獎教助學、訪貧問苦、關心弱勢群體、建設村衛生室等方面都開展得有聲有色,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如省派駐點村大溪鎮大芹村,依托掛鉤單位建設銀行捐贈的800冊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籍,在村部建立了愛心閱覽室,并為全村94名小學生分別分發一個書包和一套學習用品,為28名特困學生分別補助500元的愛心午餐費;市派駐點村秀峰鄉福塘村依托掛鉤單位優勢,投資35萬元建設一座面積230平方米的村級衛生室,緩解村民看病難問題等等。
(平和縣組供稿)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