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總能引起共鳴;好人,總是讓人膜拜;好人,總會讓人感動。好人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面旗幟,引領我們崇德向善;好人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位老師,教化我們處世為人;好人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提點我們完美完善。然而,做好人不是要求我們八面玲瓏,而是要求我們存好心做好事。那怎么樣才能成為好人呢?
成為好人,要有好人的思維模式。我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好人,但為什么成不了好人呢?原因就在于我們是按照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衡量好人的,而不是從公眾認可的好人標準去評判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好人的思維模式。好人的思維模式,就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超乎本分去思考,用情分去解析,再化成本分去行動,這就是好人的思維模式。比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本分,協助他人做好工作是情分,把情分當做本分來做,長此以往便是工作中的好人。
成為好人,要有好人的思想動機。沒有想要成為好人的思想動機,就不會有行動。那好人的思想動機是什么呢?就是求心安。一心做好人,總會有疲憊的一天,因為這是一種交換的心態,會感覺自己付出太多,所以帶著求名求利的目的去做好人不會長久。而求心安,就會把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愛崗敬業、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等當做自己應該做的來干,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心里難安,而不會因為被幫助的人沒說謝謝、自己的行為被人說成傻子等因素終止好人行為甚至惱怒,這樣才能長久,才會被人稱之為好人。
成為好人,要有好人的行為習慣。思維模式、思想動機是一瞬間就可以改變的,而行為習慣卻不是朝夕可成的,它需要我們把好人的思維模式、思想動機不斷強化,融入心底成為潛意識,才會在遇事時起心動念都是好的,外現到行動上便是做好事,是慢慢養成的。一旦養成了好人的行為習慣,就會隨時隨地不假思索的去實施就會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是善的、都是好的。如果光想好的、想善的,而從不落實到行動上,就用遠成不了好人,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都不是壞人,但都成不了好人的原因。
有人說,好人就是沒時間做壞事的人就是好人,而我認為,還要有好人的思維模式、思想動機、行為習慣才能稱之為好人。因此,只要堅持不懈做好人,長此以往,你不是好人,誰是好人呢?(張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2廈門:KTV服務員撿萬元還失主 失主拿五千獎好人
- 2014-10-20思明好人談價值觀 講述平凡人善行義舉弘揚正能量
- 2014-10-17期盼"好人365"成為文藝創作好源泉
- 2014-10-17“好人365”:感動天天有
- 2014-10-17好人365 構建文明殿堂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