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同新任縣委宣傳部長培訓班學員座談,強調要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深入持久進行宣傳教育,精心設計開展主題活動,做到具體化系統化,在貫穿結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更好地用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10月25日新華社)
我們的國家并不十分富有,但早經脫離窮困,在滿足溫飽步入小康的路途上,我們正為重樹社會信仰而努力,實現精神層面延續和創新中華精神是當務之急。一個國家要有精神,一個民族要有核心價值,如此才能凝聚起共筑中國大夢的強大力量。
而凝魂聚氣需要我們達成一致社會共識,價值端就能輸出源源不斷的社會力量。當代中國正是吸取了前人的做法,并融合了社會發展趨勢,梳理出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傳統的、現代的,或時下流行的,或被人遺忘的社會價值有時候有些浮躁、不接地氣。如果想讓它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就不能總是高高在上,它應該體察民情,走下“神壇”,讓它成為全民的價值信仰,進村入戶,走進基層,如此才能凝聚更大力量,才能托起中國復興大夢。
如何讓核心價值觀成為全民信仰?不是抓大放小,也不是因小失大,而是“大小兼顧”,它應該在城鄉一體化、城市創建和基層治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鄉一體化過程中不可“忽其微”。當然,在社會文明進程中,城市一直是主力軍,它引領社會價值潮流,但眾所周知,在城市主宰社會發展方向的同時,我們從來沒有放棄農村價值培育。鄉風民俗是中國社會多元化的一個亮點,城鄉一體化需要這種多元因子,不然將中國建成一個全都是鋼筋混凝土的鐵城,而忽略了千百年來鄉民們的土地情結,不利于社會情緒的穩定。帶有城市色彩的核心價值觀強行植入鄉土,一定會產生逆反心理,心理上有疙瘩,勢必會減緩城鄉一體化進程大局。因此,我們應該理解,價值觀的融入不是“殖民”,而是“隨俗”,一個豁達的社會價值觀體系能夠在意民間情緒,不愁不接地氣。
文明城市創建中不可“因小而不為”。城市創建要以大城市為軸心,小城市為輪子,雙驅動才更有活力。千城一面會造成審美疲勞,大城市都去建地鐵、建歌劇院可以理解,因為有那么多的消費人群,但小城市,尤其是縣級城市不能亦步亦趨,應該有自己的創城思路,而這種思路正是建立在包容的社會核心價值上。說到底,重視城市市民的精神追求,要比一味的強調外觀和物質更為重要,因為相比起來,小城人民的幸福指數遠比大城市要高許多,因為小,所以在價值認同上更趨于一致,一個有著共同價值追求的城市,一定有著較低的社會糾紛率。因此,創城要關注小城市的價值追求,不能一刀切,而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價值觀體系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擁有的品質。
核心價值觀要成為“全民信仰”并不難,要聚攏人氣也不難,難就難在如何在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方面達成平衡。制度設計者應該關注“大局”,同時放眼“全局”,讓核心價值觀在引領社會風氣時呈現務實的態度,或許一個“和而不同”的多元社會價值體系才是全民所需。(少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什么?
- 2014-03-24弘揚文明新風尚 踐行核心價值
- 2014-03-11以核心價值凝聚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