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為先”方能“行百善”
“七位親人我都養老送終了,我的任務完成了,我這輩子沒什么遺憾了。”說這句話的是位年過八旬的農村老漢,他用66年先后孝養了七位老人。66年來,他不放棄任何一位親人,七位老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直至黃發鮐背,無疾而終。這位年過八旬的農村老漢,就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史各莊鎮口上村被譽為“仁義孝子”的王百根。(10月15日中國文明網)
“仁義孝子”的王百根的孝義故事,在我眼里,已經成為一個傳奇。不僅是他本人的傳奇,也是這個社會的傳奇。對這樣傳奇的奇人,自然,筆者不可能吝嗇地為他點贊,還要為他高亢放歌,大贊特贊。
在生活中,作為蕓蕓眾生、凡夫俗子,照料一兩位親人,大抵還不算什么難事,但是,這一兩位老人如果久病床前,無疑對每個人就是一個最起碼的考驗了。這盡管不是什么大孝,但卻是一場大考,可惜,真正做到的為數不多,甚至微乎其微,那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民謠,通過人間百世的檢驗,可以說已經顛撲不破了。
王百根老人能夠照顧七位老人,而且用了66年,推算起來,應該在他剛剛成為公民之后就開始了。想想現在的30多歲還在“啃老”的小青年,再對比一些人到中年的人的具體表現,真是讓人無語凝噎,怎一個“憾”字了得,又怎一個“孝”字堪托!在孝道這件事情上,套用毛澤東主席的那句話就是,一個人做點孝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孝事。這也使我想起從小看書記住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為什么說“百善孝為先”呢?“百善孝為先”一語出自于清朝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作者對此語的解釋為: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9-24用愛和行動詮釋孝順:好兒媳照顧中風公婆23年
- 2014-08-11父親早逝母親扛起重擔 孝順男生窮而益堅不服輸
- 2014-04-15孝順兒子載著媽媽去看大海 路遇鐵片母親被割傷
- 2014-03-18福建農大孝順老師帶母上課 網友贊:最美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