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獎代補古厝“再生” 思明探索社會治理曾厝垵模式
注重村落歷史文化傳承
增進社區認同感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的一首《鄉愁》喚醒了不少人濃濃的鄉情。在曾厝垵,思明區也正在通過傳承和保護歷史風貌和傳統文化“留住鄉愁”,打造原汁原味的“閩南漁村”。
改變以往城中村改造“拆舊建新”的做法,思明區啟動了“閩南古厝再生”計劃,采用共建共管的方式對閩南古厝進行保護性修繕,對文創村中的名人軼事等進行深入挖掘,成功打造了曾厝垵村史館“漁村時光空間”、展示“蔡復一歷史名人文化”的漁村文化館“金門大贊”等,留住了閩南文化的精髓。
臺灣創意、臺灣味道、臺灣元素也紛紛在曾厝垵落地。比如,“臺灣觀光夜市”更是將臺灣夜市飲食文化深深植入文創村,引入臺灣“社區營造”、“民宿義工旅行”的理念,打造更有人文、更有創意、更有愛的文創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10-10思明再獲殊榮 成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 2014-10-09思明區積極開展“童心暖夕陽”敬老主題活動
- 2014-10-08黃金周期間在景點宣導文明旅游 思明義工再上央視
- 2014-09-26思明區大力弘揚國學文化 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2014-09-25思明區開展“垃圾不落地·琴島更美麗”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