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13日訊(通訊員 吳會明) 廈門集美區把重視生態環境提高到打造宜居城區重要基礎的認識高度,納入建設“美麗廈門、人文集美”的豐富內涵。今年初以來,立足美麗僑鄉特色,著眼環境質量進一步,全面實施環境質量提升行動、違法排污整治行動、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的“三大行動”,加快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步伐,致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的人文集美。10月11日國慶節剛過,迎來省市環保部門領導及專家對生態文明建設調研指導,受到肯定與好評。
——“環境質量提升行動”。以天更藍為目標,實施藍天工程。根據《廈門市集美區清潔空氣(2014-2017)行動計劃》,狠抓大氣污染物減排,開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和油氣治理工作,推進揚塵污染防治,倡導綠色文明交通,控制車輛尾氣排放。以水更清為目標,實施碧水工程。結合廈門島外十條流域綜合整治,推動轄內深青溪、瑤山溪綜合治理水利工程“截污納管攻堅戰”,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鞏固耗資2.3億元全區禁養區和限養區生豬養殖清退成果,全力推動轄區畜禽禁養成效顯著。
——“違法排污整治行動”。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完善夜間巡查暗訪制度,嚴查環境違法行為;加強智慧環保建設投入,推進包括轄內集美、杏林兩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重點企業安裝在線監測、視頻監控、工況監控;深化涉重污染綜合治理,查處取締非法小電鍍業。努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將群眾投訴舉報、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做為環境信訪工作重點、敏感點,加強監督管理;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拓寬環境信息公渠道,暢通環保舉報熱線,維護群眾合法環境權益。
——“生態文明建設行動”。嚴守生態紅線。以循環、綠色、低碳的生態經濟發展為重點,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開發和保護國土空間,優化生態安全格局。推動機制創新,落實環境保護“一崗雙責”,推動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考核機制,將生態文明工作納入黨政實績考核,樹立生態價值觀、綠色政績觀。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經絡,經常性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態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以建設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為契機,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打造山清水秀、碧海藍天美麗集美。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