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13日訊?近年來,龍海市抓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根本任務,積極推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的深入開展,涌現了黃小明、康清泉、李梅彬等一批“中國好人”。目前全市有3人入選“中國好人”,8人入選“福建好人”,4人獲得漳州市道德模范,3人獲評“感動漳州十大人物”。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組織領導,助推好人建設。龍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好人建設”工作,把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好人建設”作為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納入全市工作統一部署,納入農村和市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責任制進行考核。市文明委把“好人建設”工作列入重點工作,落實到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全過程,保證這項工作落地有聲。市文明辦充分發揮統籌、指導、協調、督查的作用,具體組織實施,定期召開“好人建設”工作會研究推進措施,確保“好人建設”扎實有效開展。
二、強化宣傳宣講,拓展活動影響。一位好人就是一面旗幟。我們通過“聽、看、說”等形式,大力宣傳好人事跡,放大點滴善舉,最大限度匯聚社會正能量。“聽”,就是聽“好人”故事,運用文藝形式,把“中國好人”康清泉的助人為樂感人事跡編排成群眾喜聞樂見的薌劇表演唱--《慈善大使—康清泉》,在城鄉各地廣為傳唱,以文藝的魅力打動人。“看”,就是推出“好人風采”電視專欄,整理、提煉近年來全市涌現的“中國好人”、“福建好人”感人事跡,挖掘“好人”精神,在龍海電視臺展播,以視覺的沖擊力震撼人。“說”,就是依托道德講堂,把近年來本市涌現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作為“道德講堂”鮮活素材,讓受眾感受活生生的榜樣模范和道德力量,用鮮活的事例感染人。此外,我們還在全市中小生中開展《身邊的感動》主題征文活動,教育學生“學好人,做好人”;通過文明網絡宣傳、發送手機短信,印制“好人”事跡宣傳單、《美德少年》事跡宣傳冊等形式,廣泛學習宣傳好人好事,煥發全社會的道德共鳴,引導群眾、教育群眾、提升群眾,吸引群眾廣廣泛參與。
三、深入挖掘典型,夯實群眾基礎。“好人”來源于社會大眾,生活于群眾當中。近年來,我們已形成了“收集、篩選、核實、整理、上報”的“身邊好人”推薦評選工作流程,充分運用各方力量和資源,廣泛發動干部群眾積極參于挖掘、培植、推薦、評選“身邊好人”。全市各地層層開展活動,深入挖掘身邊好人好事,推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好人評選活動。紫泥鎮開展評選“百名好人”、“感動人物”活動,港尾鎮評選“十大美德人物”,顏厝鎮表彰首屆“孝子孝媳、慈善之星”,程溪鎮開展“2013年度感動程溪人物”評選,市教育局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全國文明村卓岐村堅持每年評選“好公婆、好兒媳”。從2012年起,我們還在全市中小生中開展兩年一屆的龍海市“美德少年”評選活動,已產生“美德少年”25名、“美德少年”提名獎12名。通過基層評選“好人”活動,挖掘、推選出更多基層的好人好事。目前,全市評出200多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先進典型,他們都來自黨員干部、工人、農民、教師、學生、農民等各行各業,涵蓋社會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夯實和擴大好人建設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
四、完善制度保障,確保活動成效。我們通過建立和健全多項工作機制,有效保障“好人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是建立責任機制。市文明委下發《關于深入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的通知》,廣泛發動干部群眾積極參與,要求各鄉(鎮)場、各機關黨委每年推薦2名以上好人;市文明辦安排專人負責搜集、整理、上報及學習宣傳等工作,二是落實資金保障。市文明辦設立“好人建設”工作經費,每年安排3萬元專門用于表彰和獎勵“好人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確保好人建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建立幫扶機制。積極落實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實施辦法,發動有關部門、各級文明單位和社會各界,從資金幫扶、結對幫扶、志愿幫扶及走訪慰問等方式幫扶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努力形成長效幫扶機制,在全社會唱響崇尚好人、“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龍海市文明辦供稿)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