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愛國 請讓“抗日神劇”走開
梁啟超說:“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回顧甲午戰爭120年,曾經的大清王朝經過30余年的洋務運動,還一度“同光中興”。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大清朝在軍事實力上還稍許占優,猶如魯迅筆下的阿Q樣自我感覺良好,自欺欺人,可結局把阿Q一下子打回了原形。國防大學政委、空軍上將劉亞洲在反思甲午戰爭時說,甲午之敗還是文化之敗。當時,大清朝有句口號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實質上是仍舊維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專制文化以及拱衛這個文化的封建制度。反觀日本的明治維新開始的變革,他們是逐步建立起一個全體國民的現代型國家。對比中日兩條道路,大清朝的自強與變法,是皇帝家的自個事,與小老百姓有何相干?因此,在原來這套文化價值觀念沒有變革的前提下,甲午戰爭一開始我們就失敗。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逐漸走向富強。黨的十八大上再次提出的改革的重要性,可以預見的是我們將會朝著自己設定目標繼續前進。可如果培養和教育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還需要借助抗戰神劇來刺激國人的情緒,用手劈鬼子、徒手殺敵、螳臂擋車來傳遞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對我們的改革開放實質是百害而無一利,或許更大的代價也許就在未來。筆者以為,今天,我們教育國人愛國,請讓抗日神劇走開,徹底拋棄阿Q精神,正視歷史,重視對手,警醒自己,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長久的精神動力和源泉。(張曉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6-23國寶回歸經歷應為愛國之教
- 2014-06-13愛國應始終作為未成年人教育的基本準則
- 2014-04-09華安一中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愛國教育活動
- 2014-04-04華安煙草局開展“緬懷革命先輩,弘揚愛國精神”道德講堂
- 2014-03-27唐愛國:二OOO年秋天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