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又近重陽節。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里,我們應該向我們的父母送上什么樣的禮物呢?要我說,送給父母的禮物莫過于我們對父母的孝敬。
孝,是一種的傳統文化。公元前134年,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并成為漢代察舉制最為重要的歲舉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自此,“孝”就引領人們的生活時尚。由于重陽節是二九相重,與“久久”同音,故有長久、長壽之意,固從1989年起,被國家定為敬老節,成為人們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弘揚美德的重大節日。
歷史上,有關孝的論述頗多。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如果心底沒有對父母由衷的敬愛,就算給父母錦衣玉食,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順,與養犬馬牛羊無異;東漢許慎在《說文》里從“孝”的造字起源解釋道“善事父母者,從老從子,子承老也。”意思是說,這個字是由一個“老”字和一個“子”字結合而成,屬會意字,表示子嗣要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這就叫“善事父母”,就叫“孝”;曾子推衍發揮,把“孝”的意義擴大,說:“居處不莊非孝,事君不忠非孝,蒞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陣不勇非孝。”
羊跪乳,鴉反哺。人生于世,長于世,源于父母。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花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其實,孝,就是感恩父母。正如《游子吟》所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善事父母為孝。”“孝敬”主要體現在子女能給父母提供物質生活上的必要保障,在言行上尊重父母,在精神上使父母得到安慰,讓父母安心。孟子曾經談過世俗所謂的五種不孝,其主要觀點就是子女只要“不顧父母之養”和有“以危父母”的表現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假如身為公務人員的子女以權謀私、貪污受賄,東窗事發前,父母為其憂心忡忡、提心吊膽;一朝案發,子女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更嚴重的被施以法律懲處,非但不能在物質上贍養父母、生活上照顧父母,反而會讓父母的名譽、精神等各方面受到傷害,“以危父母”。不能盡子女應盡的義務,不能讓父母安度晚年,即“不顧父母之養”,就是不孝的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24用愛和行動詮釋孝順:好兒媳照顧中風公婆23年
- 2014-08-11父親早逝母親扛起重擔 孝順男生窮而益堅不服輸
- 2014-04-15孝順兒子載著媽媽去看大海 路遇鐵片母親被割傷
- 2014-03-19福建農大孝順老師帶母上課 網友贊:最美的陪伴
- 2014-03-18福建農大孝順老師帶母上課 網友贊:最美的陪伴